探秘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历史、匠心与传承

发表时间:2025/6/28 10:27:54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卜祥爱     赵彬彬):穿越千年的时光,徽派传统民居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湛的营造技艺,成为了中华建筑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承载着徽州人的智慧与情感,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见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徽派传统民居的世界,循着历史的脉络,从起源、技艺到传承,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匠心独运。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源自明清时期徽商的辉煌时代。徽商“贾而好儒”,在积累财富后并未止步于物质的丰盈,而是将文化审美融入故土的一砖一瓦。他们以儒商精神为根基,大兴宅邸、园林与书院,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派传统民居在建造上讲究依山傍水,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其建筑风格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马头墙错落有致,既防火又美观;天井设计巧妙,寓意“四水归堂”,聚财聚福。砖雕、木雕、石雕“三雕”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徽派建筑不仅注重实用性,更追求艺术美感,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面对现代社会的冲击,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安徽省通过制定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条例,设立专项资金,成立徽派古建产业学院等措施,积极推动徽派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应用,也让徽派建筑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后人得以继续领略这份来自历史深处的匠心独运。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镌刻在黛瓦白墙上的文明史诗。从徽商鼎盛时期的匠心独运,到当代创新传承的生生不息,它始终以建筑为纸、技艺为笔,书写着国人对“诗意栖居”的永恒追求。当数字化保护让古建永驻云端,当年轻工匠重新握起刻刀,我们相信——这一脉相承的营造智慧,必将如马头墙上的藤蔓,在时光中绵延生长。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