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画扇:以火为笔的岭南非遗技艺
发表时间:2025/9/19 11:53:18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刘金山 刘雪岭):火画扇又称烙画扇、火画葵扇,核心产地为广东新会,是用高温烙铁在葵扇面上作画的独特工艺扇。作为新会葵艺的代表性品种,其与檀香扇、竹丝扇、绫绢扇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扇”,凭借“以火绘纹”的独特技艺成为岭南文化重要载体,其历史脉络、文化内涵与工艺技法均承载着深厚的匠心底蕴。
火画扇的起源脉络清晰,技艺雏形可追溯至清代同治年间,据传由新会知名画师陈晚始创。当时岭南诗书画风盛行,陈晚希望将诗画融入葵扇装饰,但粘贴的画作易因受潮脱落,水墨绘制又难抵褪色,最终他尝试以香火在扇面烙画,创制出独一无二的火画扇。近代以来,火画扇工艺持续精进,衍生出单支、双脊、三脊、五脊等品种,凭借高雅形制与耐用特性扬名中外。1952年,火画扇被国家列为特种工艺品;1983年,三脊火画扇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90 年再获“百花奖”,2008 年“新会葵艺” 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制作工艺堪称“南粤一绝”,关键在于以炭火烧红的铁笔,在薄软的葵扇面上精准烙绘。匠人先以火笔夹固定细铁笔勾勒轮廓、描绘细部线条,再换粗尖铁笔烙出阴影与明暗层次。铁笔不仅温度高,且质地笨重,对匠人技艺要求极高:需运笔娴熟、随时调适温度,既要避免用力过猛或温度过高烙穿扇面,又要防止力度过轻或温度不足导致画面模糊。凭借收放自如的技法,匠人能在米黄色扇面上烙出精致高雅的诗画,成品既具水墨画的艺术韵味,又保留蒲葵叶的天然肌理,色泽素雅、层次丰富且永不褪色,真正实现 “以火不伤扇、画不褪色” 的精妙效果。
作为文人意趣与岭南生活的融合产物,火画扇兼具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它曾是岭南文人雅士的 “怀袖雅物”,扇面题材多为山水、花鸟、诗词,传递着清雅淡泊的审美追求;在岭南湿热的气候中,它既是日常纳凉工具,也是节庆馈赠、婚嫁寿宴等民俗场景的常见物件,承载着当地几代人的生活记忆。同时,依托广东侨乡的区位属性,火画扇曾随侨民传入东南亚,成为对外展示岭南工艺的重要媒介,助力我国传统技艺走向世界。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