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公益小记者 >> 文章内容

小记者郭力华:红旗渠观后感

[日期:2022-08-17]   来源:中华文化报  作者:中华文化报   阅读:31647[字体: ]
      中华文化报山东讯:我是一名公益小记者,参加了刘媛古筝培训中心在红旗渠纪念馆举办的“致敬百年 筝心向党”大型古筝公益演出,同时还有幸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

       红旗渠纪念馆的展厅,刚进门就看见一本大书在那里,上面记录着红旗渠重大工程,分别有:曙光渡槽、夺丰渡槽、红英汇流、分水闸、南谷洞渡槽、红旗渠源,上面记录着它们的地点、长度、高度、宽度、时间。

      我们接着往里走,我看到了一幅幅因为缺水而干枯的面庞,往里走可以看见几个大字”想水、盼水、求水“可以想到当时他们多么盼望水的到来。

      据了解,在1960年2月11日,正是农历的元宵节。黎明时分,修渠的人们响应县委号召,从15个公社的山庄村寨出发,顶着寒风,踏着霜冻,扛着工具,背着行李,用小推车推着炊具,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急匆匆向太行山进军,要在壁立如刃的悬崖峭壁上开出一条水的路来。

      他们当时用的主要工具有铁辘轳、驮架、木桶、大锤、测量仪,测量尺等。

      再往前走,会看到一句令人敬佩的话“山硬硬不过决心,困难吓不倒英雄,任你山高石头硬,铁山也要钻个洞。”红旗渠的修建用了十年的时间,它是林州人民整整一代人用青春、鲜血和生命筑就的精神丰碑。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州人民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就是在这修建的过程中孕育而成的。

      我想无论再过多少年,红旗渠精神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历史是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修建红旗渠的人们,历史是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血染红旗渠的英雄们,向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责编:王同兵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