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正在赶制根雕工艺品的手艺人就叫罗祥生,前几天接到了客户的订单,这几天就一直在赶工,对着树根创作就是一整天,用他的话来说,灵感来了,停不下来。

“根雕匠人”罗祥生正在赶制茶几工艺品
罗祥生一边打磨,一边跟学徒传授自己的“技艺经”,“根雕上面不能有直线,必须是曲线,一定要有轮廓,但是轮廓又不能太明显,要自然。”“眼前的这件茶几手工艺品,至少还要一个星期才能完工,整个树根从开始到最后,至少要花两个星期。”
今年49岁的他经营根雕已有20余载,构思、打磨、雕刻、抛光、带学徒,就是他的日常。
罗祥生专注于根雕的每一项工序,他说,“就像喷漆,也大有讲究,在凹凸不平的表面喷均匀,有些地方深的吃漆一点,这种浅的地方就不太吃漆。”

“根雕匠人”罗祥生为根雕手工艺品喷漆
枯木逢春,化朽木为神奇,这是罗祥生对根雕的信念,也是这个村子对根艺的传承理念。龙里县醒狮镇大岩村,距贵州省会城市贵阳约20公里,是一个群山环绕、风景秀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村寨,也是贵州远近闻名的根雕艺术之乡。
当地村民以废弃的树根、树身、树瘤、竹根等为原材料,将其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深受市场青睐。

“根雕匠人”罗祥生正在赶制根雕工艺品
作为醒狮镇大岩村第四代根雕技艺传承人,罗祥生对树根造型美深有感悟,在与慕名而来的顾客介绍古风古韵的木质屏风时说,“基本上有90%以上的根雕都是天然的,碎石长在树根里有独特的美,像这些碎石能体现贵州西南地区喀斯特地形地貌特色。”罗祥生作为大岩村第四代根雕技艺传承人,很多新老顾客时常“光顾”,精湛的雕刻技术和独特的创作构思,让他成为当地根雕技艺的佼佼者。
“很多客户对他的作品非常喜欢,很多师傅也是朝着他的作品构思在模仿,他学得比较早,做的东西也比较独特。”醒狮镇大岩村精雕细琢根雕产业园负责人罗子华拿着根雕作品介绍。

“根雕匠人”罗祥生为顾客介绍工艺品
“他在根雕创作方面技术精湛、创新力很强,大家做不到、想不到的,都要请他来一起商量探讨,提供制作思路。”醒狮镇大岩村第四代根雕技艺人韦吉良说。山水、花鸟、茶台、茶几……经过罗祥生的巧妙构思和精细打磨,一件件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朴实无华且寓意深刻。
罗师傅告诉记者,一人富了不算富,要带大家谋出路,根雕作为大岩村传统技艺,单打独斗肯定是搞不好的,必须要抱团才能发展壮大。在他的熏陶下,手艺之根、文化之根也被保留传承下来。
“我们年轻一辈现在之所以想回来发展根雕,也就是受罗师傅他们上一辈的启发,大岩村的根雕要延续持久下去,根雕技艺不能失传,还得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龙里县醒狮镇大岩村第五代根雕技艺人韦明雄一边打磨根雕,一边由衷地说。

“根雕匠人”罗祥生向第五代根雕技艺人传授技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大岩村积极探索根雕产业多元化,全村已有50多户100多人通过根雕加工制作增收致富。“年轻人的思维很活跃,不仅是他们可以融入很多文化,还有他们对销售这方面(知识),线上线下都可以销售,产品可以卖得出去,技艺可以传承下来。”龙里县醒狮镇大岩村第四代根雕技艺传承人罗祥生说。
村民靠着根雕产业,人心齐了,村子更美了,产业发展态势也愈发向好。
“平时村里面组织年轻人开展根雕技能培训班,罗师傅作为资深技艺人,经常分享创作思路和技法,传承当地的布依文化。我们也思考把乡村游资源和根雕产业相融合,激发产业活力,创造品牌效力。”醒狮镇大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素萍说。
让朽木焕新生,变废为宝并创造出它的价值,这是根雕艺人代代相传的理念。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