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报官网讯(齐全胜 马玉良):

开展“千万职工共读经典”主题职工阅读读书会

开设八段锦培训班

老师指导学员弹奏琵琶
距离瑜伽课开课还有半小时,市民于晓倩来到市工人文化宫多功能培训室进行热身。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下班后或周末时间到工人文化宫“打卡”学习。
近年来,市工人文化宫推出全方位、多层次、有温度的公益培训课程,开发“惠工·工享”公益品牌活动,为广大职工提供普惠性、常态化、精准化服务。
丰富职工8小时之外生活
日前,在“千万职工共读经典”主题职工阅读读书会现场,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张智帅为大家分享《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一书,大家谈感悟、聊心得,现场气氛热烈。
依托阵地资源优势,市工人文化宫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惠工学堂”调查问卷,职工“点菜”,文化宫“买单”,做出“文化大餐”,把呼声最高、职工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及时送到职工面前。
“我们与多家机构合作,从生活品质、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确定了声乐、书法、器乐、舞蹈、摄影、无人机等12类公益培训课程,开展培训160场次,累计服务职工3500余人次。”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市工人文化宫主任侯骞表示。
“小时候学过古典舞,看到市工人文化宫联合德城区总工会开设的公益古典舞培训班后报了名,希望能圆小时候的舞蹈梦。”德城区新华街道办事处职工张飞飞表示,培训班课程免费、舞蹈老师专业,充实了业余生活。
考虑到职工的工作时间,市工人文化宫将培训课程全部安排在周末和工作日的下班时间,每月开设不同课程。
“互联网+”选课触手可及
9月13日,市工人文化宫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惠工学堂”第六期公益课程表,新增书法、八段锦等课程,不到半天时间,预约人数就达到100人。
市工人文化宫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让职工能随时“解锁”各类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课程信息,将各种培训和活动的报名渠道整合到“齐鲁工惠”App上,职工只需要动动手,就可以在手机上报名。
近年来,市工人文化宫大力推进线上文化宫建设,开设“云阅读·工分享”线上职工书屋栏目,场场直播,运用市工人文化宫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以及“齐鲁工惠”App等平台,推动文体活动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为职工提供更快捷的普惠服务。
培训“走新”更“走心”
日前,企业职工王飞在市工人文化宫声乐老师的专业指导下,第一次在现场钢琴的伴奏下一展歌喉,并把表演视频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有趣的课程改变了他的生活,他不仅成为朋友圈中的“明星”,还扩大了社交圈。
9月14日,一架无人机在市工人文化宫上空灵活地飞来飞去,老师正在对学员进行实操教学。“我学摄影很多年了,前不久买了台无人机,但操作起来有些难度,而且容易出现‘炸机’的风险。正好看到市工人文化宫开设了这门课程,立刻就报名了,现在已经能够熟练操作。”公司职工李乐陶表示,他在公司负责宣传工作,前不久他的摄影作品在公司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不仅有职工培训班,市工人文化宫还在寒暑假期间开设少儿书法培训班,通过既托又管还教的方式,解决职工子女假期无人看管的后顾之忧,为孩子们提供培养兴趣、共同学习、互结友谊的平台,增加了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侯骞表示,他们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真正把“惠工·工享”公益品牌活动落到实处,吸引职工走进来、融进去,让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触手可及。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