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1751521697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 >> 文章内容

走进聊斋故里 寻迹淄川非遗 |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淄博花釉制作技艺

[日期:2025-11-05]   来源:淄川文化旅游  作者:淄川文化旅游   阅读:0[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赵永磊  崔慧慧):淄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西汉建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今保留鬼谷子梓橦山传道授业、郑玄黉山书院著书育人等文化遗迹和孟姜女哭长城、孝子王樵千里寻亲、孙膑梦泉等民间传说,衍生出了享誉海内外的聊斋文化、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别具特色的齐长城文化。一人,一城,一泉,一书,蒲松龄先生在这里写下了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给淄川这座千年古城赋予了历久弥新的时代烙印。
       截至目前,全区共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37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4项,省级16项,市级56项、区级161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0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12人,市级38人,区级139人。申报认定各级非遗工坊34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7个、区级25个。
       淄博花釉以黑釉系花釉为主,多用当地含铁较多的钙质粘土(俗称“药土”)作底釉,这种原料在北方来源广泛,经过淘洗等处理后,施釉性能和附着性能较好,与胚体结合强度高,在上面施面釉后,不易脱落或滚釉。用含锡、钛等氧化物的各种颜色釉为面釉,在氧化气氛中烧成。一般是先施一层底釉,再上面釉。底釉、面釉厚度不同,可以烧出色彩各异、纹理不同的釉色。
       最初,窑中出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往往被砸碎。随着人们对花釉认识的深入,窑变的缺陷美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窑火给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后反而让人回味无穷,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记”之类的美称。花釉又因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
       淄博花釉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民俗文化。我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淄博花釉技艺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022年淄博花釉烧制技艺入选淄博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