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报四川讯: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棉桠镇中心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靠前谋划、积极行动,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县决策部署,有序推动各项帮扶工作,采取“五项行动”打好乡村振兴开局之战。
实施“民生保障行动”,安居乐业有保障。建设安全饮水工程,采取“省局出资、村民出力,材料自购、技术请人”的方式,彻底解决58户困难群众生活用水问题。争取专项帮扶资金采购彝风特色的太阳能路灯30盏,集中安装在村级公共设施、交通要道等处,解决村民夜间出行不便的难题。开展“暖冬行动”两次,向82户五保户、困难儿童(含孤儿)捐赠9000斤大米和菜籽油;向村幼捐赠50床棉被和50床凉被,减轻群众生活和育儿负担。
开展“消费帮扶行动”,“造血模式”有动力。落实帮扶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倡议并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直接向农户购买了204份共计5100斤消费帮扶礼包,包括苹果、土豆和红米等当地农产品;另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等渠道展示,精准帮助脱贫户售卖盐源苹果220斤,不断实现“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软实力提升行动”,移风易俗有力道。制定《中心村乡村振兴软实力提升工作方案》,明确了“振兴乡村文化”“提升人居环境”“提高身体素质”“三项工程”的实施载体、步骤和保障举措。坚持每周组织村组干部开展村级生态环境整治,着重清理国道、村组路周边垃圾,指导村民打扫家庭院落,保持干净卫生;安排每周二开放村级活动室,附近村民可到村部观看电影、参加茶话;整理篮球场地,广泛动员年轻人组建村级篮球队,日常能锻炼、每周有竞技。“软实力提升行动”丰富了干部群众日常生活,密切了干群关系,不断形成“风气好、卫生好、身体好”的健康村容村貌。
推动“法制建村行动”,身边有明白人。邀请司法厅凉山帮扶工作组成员到村调研指导“乡村法制建设”,就禁毒防艾、法制宣传、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等工作与村组干部交流座谈。推动省粮食和储备局与司法厅密切合作,将中心村纳入了盐源县首批“社区(村)法律之家”省级建设示范点,重点从乡贤、村组干部、返乡大学生等优秀人才中培养一批学法、懂法、会法的“法律明白人”,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依法治理的法治根基。
落实“党建共建行动”,帮扶措施有方向。实现乡村振兴,更需要坚持“党建乡村振兴双推进”。积极向省粮食和储备局党组汇报帮扶工作,局党组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帮扶工作4次,安排局领导带队到盐源县、中心村考察调研3次,并就盐源县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发展、乡村振兴帮扶举措等进行指导;联系局机关物资与能源储备处党支部与中心村党总支结对共建,提供资金、物资改善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定期组织机关干部驻村交流,为乡村振兴凝聚更强大力量。
责编:王同兵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