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民族工艺 >> 文章内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玉县河坡民族手工艺)

[日期:2022-08-24]   来源:中华文化报_中华文化报官网  作者:中华文化报_中华文化报官网   阅读:33957[字体: ]

      中华文化报四川讯:白玉河坡藏民族手工艺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产品工艺精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集中反映了藏民族民间工艺的艺术形式,是别具一格的民族艺术瑰宝。

      白玉是康巴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圣地。是康区藏传佛教发祥中心。举世人称的第二金刚座嘎托寺,是宁玛派最具代表的寺庙,有吉祥圣德尊胜菩提法殿的白玉寺,有《大园满心髓》发祥圣地的安章寺。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白玉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衔生息,辛勤劳作,不但保存有神奇迷人的自然生态景观,更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灿烂文化,如白玉藏戏、踢踏、热巴、章都宫廷弦子、灯龙歌庄、山岩蹲舞以及丰富的民歌、民间文学等都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棵树、每一块石、每一道谷、每一个地名、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境内格萨尔故事更是源远流长,每跨一步的方寸间都有着他神奇的传说,让人穿越时空邃道回到那遥远的岭国。还有保留着以父系血缘继嗣关系组织的氏族组织“戈巴”专家门称为的“山岩父系公社文化”、“阿里王朝的后裔”、“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父系部落。”被称为“格萨尔兵器部落”的河坡民族手工艺,造型精美,色彩古朴,工艺精湛。历数百年而不衰,驰名国内外,曾四次送展交会展出,被评为“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佳品”,堪称民族手工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

      白玉民族工艺发展的历史,具体地反映出藏汉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交往关系。
      早在唐代,藏王屯兵康区,为战争所需,铸造刀、矛、弓、箭等兵器,工艺随之传入。岭•格萨尔兴起之后,更是广集工匠,赶制兵器。强令霍尔部落著名铁工曲打带徒传艺,并开始土法炼铁,促进了以兵器为主的民族工艺长足发展。今热加乡阿仁沟一带,尚可见当时炼铁所遗铁渣迹痕;格萨尔的故事和视察兵器生产故事无数;“河坡”地名由此产生。

      由于嘎托寺在白玉河坡的建成,使河坡民族手工艺与宗教也有着剪不断的渊源。明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为给他逝去的妃子徐氏求福,“遗使往西土求藏经之交,刊梓印施,以资为荐物之典”。应邀之噶玛巴第五世活佛德银协巴,活佛素仰嘎拖寺之名望,在赴京时,特地到该寺,并随带该寺一些著名工匠一同往京,“于灵谷寺建普渡大斋道场”,使白玉民族工艺匠师首次有了直接在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的机会。这种宗教文化上的交往,促使民族工艺本身同较单纯的兵器工艺向生产藏枪和佛事工艺转化,而且德格土司和昌都地区的藏兵所用藏枪大部分产于河坡,这种转化无论是对当时或以后的民族工艺发展,均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河坡之所以成为白玉乃至整个康区的手工业中心,溯本探源,无疑是与格萨尔的兵器生产基地和康巴第一座佛教寺庙在河坡建立有着重要的关系。

      河坡民族手工艺名气更是蜚声中外,产品多次获奖,多家新闻媒体都有专题报道,被定为四川省、甘孜州旅游商品和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基地。促使藏区佛具生产基地地位更加牢固,而且产品供不应求,远销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国。

      责编:王同兵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