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书画艺术 >> 文章内容

书画艺术要有风骨

[日期:2023-02-04]   来源:当代国画  作者:当代国画   阅读:39501[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迅(王邵辉  闫波):人无傲骨则贱,文无风骨则贼。书画艺术如是。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实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以“风骨”评诗论文最完备最系统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用来品评人物,始于汉末,魏晋以后曾广泛流行,如《宋书·武帝纪》称刘裕“风骨奇特”,《世说新语·赏誉门》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称王羲之“风骨清举”,《南史·蔡撙传》称蔡撙“风骨鲠正”等。当时所谓“风骨”,一般指人的神气风度方面的特点而言。这一品评人物的概念,不久即为文论和画论所采用。

      画论中谈风骨,始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谢赫在序中提出评画的六个标准,其一是“气韵生动”,其二是“骨法用笔”。前者重在风神,与神似相近,后者重在笔致的骨梗有力。谢赫又将画家分为六品,评一品画家曹不兴说:“不兴之迹,殆莫复传,唯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哉!”以后“风骨”这一概念,便被广泛运用于画论。“风骨”也被用于书法品评。晋卫夫人《笔阵图》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书法要录》)唐代张怀的《书议》,始将“风骨”引入书法评论中。他说:“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又论草书说:“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源自百科《风骨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由以上资料可见,在中国古代对书画艺术的审视和品评已经极为苛刻。书画艺术作品若是缺乏了“风骨”,就不会被认可。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晋卫夫人的《笔阵图》,刘勰的《文心雕龙》,唐代张怀的《书议》等等在当时乃至今天,仍为品评书画艺术的高作。

      而今天的书画艺术呢?

      有人评论,当下的书画艺术是“学而不工,工而不匠,匠而不家”,毫无风骨可言,多见于功利,落俗于市场,并没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即便是吹捧得高高在上的那些所谓的书画名家的作品,也大相径庭,大多都是人为炒作,其实并无价值可言。最大“价值”也就在于一路追捧的价格,而非真正的价值。现在的书画艺术多的是俗气、邪气,少的是正气、骨气。这对于书画艺术的未来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特别是市场经济因受疫情影响,导致各行各业呈现萧条景象的今天,书画行业也面临着危机和挑战。尽管如此,真正的书画艺术,亦应追求于古人所追寻的风骨与气韵、精神与神采。人无傲骨则贱,文无风骨则贼。书画艺术如是。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