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文章内容

崇信:农科专家陇上行 传经送宝解难题

[日期:2023-04-17]   来源:崇信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崇信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37653[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闫 波     赵晓云):农科专家陇上行,传经送宝解难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强科技”行动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4月13日,我县邀请省农科院开展为期两天的“农科专家陇上行”科技集中示范服务系列活动。来自省农科院的20多位知名专家,通过实地指导、技术讲座、成果推介等形式,为我县农业产业发展“问诊号脉”开“科技处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省农科院院长马忠明讲话并宣布“农科专家陇上行”(崇信县)科技集中示范服务活动启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钱永康为县教科局授牌。县委副书记黄瑞荣致辞,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鹏毅,县政协副主席张忠喜出席活动。省农科院农业产业科技专家、我县相关单位及部分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技术带头人、农民代表等260多人参加活动。
       马忠明说:“省农科院谋划实施“农科专家陇上行”科技服务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旨在聚焦县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由农科院“三区”人才和科技专家面向基层宣传展示科技成果,培训指导农技人员,示范应用技术成果,开展咨询服务,提升群众科技意识和致富能力,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和致富带头人,为县域产业振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此次“农科专家陇上行”(崇信县)科技服务行动,围绕我县草畜、蔬菜、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成果宣传展示、技术培训讲座、产业基地指导等活动,以提高科技成果应用率,提升从业人员科技素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难题,促进我县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引领群众在“致富路”上大步迈进。
       活动中,专家团队走进蔬菜基地、果园、牛棚等种养殖生产一线,细心实地查看产业发展情况,与群众面对面讨论交流,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指导春耕生产、破解技术难题,帮助广大种养殖户提高管理经营水平,进一步增加效益。

       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侯栋说:“我们农科院这次举行“农科专家陇上行”主要目的是带着专家下基层,通过课堂讲授一些专业性知识,培训农民、种植大户技术人员,到现场调查生产,在生产之中 “问诊把脉”,实际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和难题。同时现场调研后,把一些生产技术问题带回农科院,进行深度研究,助力农业增收增产。把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在培训的过程中给群众进行宣讲和发放,带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锦屏镇枣林村方盛食用菌种植基地年生产80万菌棒,出菇500吨,可实现产值700万元。多名专家、教授到大棚里面对面指导解决食用菌生产遇到的技术难题,并给出意见建议。

       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建杰说:“县上食用菌生产我觉着从菌棒制作、菌袋培养、出菇这一块做的相对比较规范,存在的问题是高温季节管理出现了爆出菇等问题,给了一些建议,对香菇生产的季节做适当的调整,选用一些长菌龄菌种,3到4月制棒,避开高温季节,9月开始进棚,这是秋冬季长季节栽培模式。”

       方盛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宏勋说:“通过这次农科院专家来,对我们确实启发很大,我们以前是在7到8月份最高温时出菇,通过专家指导我们出菇时间有问题,下一步我们尽快调整生产时间,每年争取在4到5月份出菇,避开7、8月份高温,提高我们经济效益。”

       发挥科技力量“授人以渔”才是致富的硬道理。6场理论宣讲课上,从设施蔬菜生产、矮化密植果园管理、肉牛繁育到饲草种植、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技术……,专家们纷纷亮出了各自的“拿手绝活”,逐一送出了科技“红包”。此次专家科技集中示范服务活动搭建了桥梁,针对红牛养殖、蔬菜和食用菌种植技术、果园高效管理等方面问题现场解答23条,对食用菌养菌时间、蔬菜病害防治及土壤改良、果园疏果技术、红牛养殖技术等方面给出了针对性建议,为群众传授了技术、解决了难题。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