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合同:压实责任 规范清理
根据各村收入项目梳理合同,逐份清理、查缺补漏,同时,严格要求各村依照合同条款按期履行收支义务。对于有合同但未存档的,督促各村及时将合同交经管站存档,由经管站留存纸质合同、扫描电子合同、录入“三资”管理平台,完成全套合同存档流程;对于有书面合同但未交承包费的,按照合同条款约定催收承包费;对于无书面合同已交承包费的,补充完善合同;对于合同条款缺失、内容不规范、条款有失公平的,补齐相应合同条款、对不规范内容进行规范、对有失公平内容进行整改;对于无书面合同且未交承包费的(包括乱垦乱建等侵占集体资源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合同后按照合同条款约定催收承包费或清理欠款。其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后两种情况整改难度较大,要在稳定的前提下采用“法、情、理”相结合的方式稳步推进。截至目前,下营镇共清理村级合同156份。
化债务:一村一策 啃硬骨头
系统梳理各村账面债务与实际债务总额,列出债务明细,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一村一策制定债务化解方案。把债务规模较大和经济相对薄弱的村作为攻坚重点,因地制宜、因债施策,分类化解、对账销号。对于账面债务,结合本村收入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还款协议,并争取债权人的理解、同意,缓解还款压力;对于账外债务,可以确定债务真实性的,制定分期还款计划。需核实真实性的,确定为实际债务要有理有据,必要时争取纪检监察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支持;同时,强化农村“三资”监管,对违规新增村级债务的,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坚决一查到底。截至目前,我镇共化解大院村户户通工程款、曹家店道路工程款等账面债务396万余元,化解吕家村、李刘村厕所改款,王庙村户户通工程款,各村人居环境整治费用等50余万元。债务化解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矛盾纠纷,甩掉了“历史包袱”,实现了农村社会稳定。
促增收:分类施策 提高效能
清查盘点各村资产资源,建好“底账”。对于已发包资产,待合同到期后,经四议两公开重新发包;对于新增资产,经四议两公开后,进行发包;对于乱垦乱建侵占“四荒”地等情况,形成书面台账,要求侵占方据实交纳土地使用费并退还集体资源。其中,资产资源发包全部通过“镇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监管平台”报镇政府审批,由镇招投标中心按项目价值确定招投标方式,最大程度增加溢价率。今年来,我镇通过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曹家店去年到期虾池进行公开招投标,有效避免了陪标、串标等暗箱操作,切实保障了集体资产交易过程公开公正公平,使该村虾池收入由每年6.2万元跃升为每年103万元,也使该村成功蜕变为经济强村;对张家村、郇家村复垦地与果园进行线上公开招投标,每类地块溢价率均超过200%,实现了集体资源的大幅增值,也实现了集体、群众双增收。
下一步,下营镇将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作用,优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继续把壮大村集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啃下“硬骨头”,拿下“硬任务”,最大程度释放农村发展潜力,最大程度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民,最大程度美化广袤乡村的振兴图景。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