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 >> 文章内容

乡村文化振兴丨东营市垦利区:传统非遗“活起来” 乡村文明“火起来”

[日期:2024-06-02]   来源:文旅垦利  作者:文旅垦利   阅读:32109[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宋   杰     钟晓燕):在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东王村的东王泥陶非遗工坊内,经历了泥与火碰撞的一件件泥陶艺术品陈列整齐,造型各异,独一无二。这些泥陶“孤品”吸引着大家的关注,泥土在传承人王学芳的手中被赋予了万千姿态和思想,千言万语都是故事诉说着文化传承。
       东王泥陶手工技艺是山东省级非遗项目,曾获得山东手造“优选100”提名奖,东王泥陶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成为胜坨镇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胜坨镇积极探索推进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融合”的发展模式,让非遗项目、非遗工坊如毛细血管般连接起富有当地特色的、强壮有力的文化根脉,在传承创新的同时,赋能乡村振兴。
       “这节我们来讲一下拉坯时要注意的事项。”非遗传承人王学芳正在给小学生上陶艺体验课。近年来,胜坨镇将“非遗”文化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机结合,让“非遗”文化从无形到有形,变成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做好品牌文章,开展了非遗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组织非遗课程进校园、非遗展示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演讲,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非遗文化的传统魅力。做好创新文章,培养产业融合意识,不断探索利用新模式,开发衍生产品,用泥陶制作的围炉烧茶深受当代年轻人的喜爱、泥陶微景观让离家的游子感受到家乡的一丝暖意。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展各级会展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让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活”起来。做好联动文章,结合“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助力非遗发展新路径,创造出大量居家就业、灵活就业岗位,为民众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胜坨镇加大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力度,东王村被评为山东省生态文化名村,东王泥陶坊被评为省级非遗工坊,成功申报少林十三拳、手工辣酱制作技艺、秋梨膏制作技艺等10项区级非遗项目,进一步丰富文化遗产种类。同时,保护好“海北遗址”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积极对接省考古部门并联合山东建筑大学专家策划项目设计方案,配合山东省水下考古队做好海北遗址第4次考古发掘工作。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非遗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胜坨镇将进一步发掘扶持一批能带动当地就业增收以及提升乡村文明建设的非遗项目,树立非遗品牌,融合文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