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佛教文化 >> 文章内容

光影禅意丨走进佛教寺院,解读灯火背后的文化密码

[日期:2024-07-23]   来源:长烨文化  作者:长烨文化   阅读:0[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齐全胜    马玉良):在古代没有电灯的时代,点灯不仅是为了照明和取暖,还承载着佛教徒们对佛法的信仰和恭敬。现在虽然电灯已经普及,但点灯作为佛教仪式的一部分仍然被保留下来,并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灯在佛教中象征着光明与智慧。佛教认为,佛法如同明灯,能够照亮众生内心的黑暗与迷茫,引导人们走向觉悟与解脱的道路。寺庙中的灯,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每一种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佛教文化的精髓。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佛教的世界,来看看寺院里都有什么样的灯吧。
1. 宫灯
       宫灯多采用木质框架,配以丝绸、纸张等材质制成的灯罩。造型有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造型古朴典雅,装饰精美,常悬挂在殿堂前及走廊上。
2. 石灯
       以石材雕刻而成。古朴而坚固,形状各异,有的如宝塔,有的似莲花,多置于寺院园林或庭院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寺院中的石灯逐渐流行,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起初,寺院的石灯主要承担着供养功能,或于灯幢上刻经,以承载消灾解难的愿望。宋元以后,随着儒释道三教的相互融合,石灯的宗教功能逐渐模糊弱化,观赏及照明功能渐渐占据世俗生活的主流。
3.点香灯
       小巧精致,灯火长燃,多置于香炉旁,方便信众引火点香。点香灯不仅仅是方便点香的工具,更是传递佛法、点亮心灯的光明火种。
4. 祈福灯
       形状多样,如莲花灯、心形灯等,多置于供灯台上,供游客和信众供养。纸质、玻璃、塑料等材质制成,色彩鲜艳,富有节日气氛。祈福灯寄托了信众对家人、朋友及自身的美好祝愿。在佛教中,供灯被视为六种供养之一,象征着光明与智慧。通过供灯,信众可以积累功德、祈求福报,同时也提醒自己要追求智慧、去除愚痴与烦恼。
       寺庙中的灯火,超越了世俗的照明与装饰,它们化作佛教智慧与慈悲的使者,静静诉说着千年的传承与教诲。每一盏灯,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寄托,引领着世人步入佛教文化的浩瀚宇宙,感受那份超脱尘嚣、净化心灵的禅意之美。
       寺庙中的灯火,以其不朽的光辉与深邃的寓意,构筑了佛教文化中一道既神圣又温馨的景观。它们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光明使者,更是心灵世界的导航灯塔,照亮了信徒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世间每一个渴望光明与救赎的灵魂。在这光与影的交织中,佛教的智慧与慈悲得以相传,生生不息。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