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佛教文化 >> 文章内容

佛教文化丨龙华寺与黄檗寺的渊源

[日期:2023-01-27]   来源:仙游阿郎 仙溪小记  作者:仙游阿郎 仙溪小记   阅读:50589[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李小亮  藏鹏程):福清黄檗寺,在中国佛教禅宗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黄檗文化的发祥地与日本黄檗宗的祖庭。黄檗寺在日本佛教界占有重要席位,对日本江户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黄檗寺始建于唐贞元五年(789年),贞元八年(792年),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邑人宰相叶向高奏请朝廷赐藏经678函、紫袈裟三袭,赐额“万福禅寺”。黄檗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僧人当属隐元国师,他游历南北遍访名师,修养深湛而深负众望,逐渐成了一代名僧。

      崇祯十年(1635年)住持黄檗寺,募建寺院使之成为东南名刹。清顺治八年(1651年)黄檗寺有僧众数千人,其中高僧如云,隐元因此被尊为一代“僧杰”。顺治十一年(1654年),隐元率三十位知名僧俗去日本开创“黄檗宗”,成为日本佛教主流之一。

      隐元国师(资料图)
      仙游龙华寺
      龙华寺为隋大业年间(605-618年)润州僧惟胜创于宝幢山下,是仙游历史上建立的第一座佛寺,连龙华地名也是因寺得名。唐宣宗大中初(约848年),赐寺名为“龙华万寿禅寺”。宋代龙图学士蒋邕舍财为寺广百亩规模宏丽,宋绍兴己酉(1069年)郭勇舍赀建二浮图,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唐宣宗大中初(约公元848年),皇帝李忱赐寺名为“龙华寺”,元元贞间(1295-1297年),勅八十六庵院归龙华寺,住众多达八百,成为福建东南一代颇有影响力的大丛林。

      龙华寺历代高僧大德辈出,宋天圣四年雪径净明大师奉仁宗诏赴阙,亲询法要称旨,赐紫磨衲及御扇等物。大觉禅师亦被仁宗召于化成殿对御,赐“大觉禅师”号。元无隐禅师两诏入京说法皆辞不赴,乃勅属邑八十六庵院,合并为一丛林。而龙华寺旁的普惠寺清忠大和尚于五代蜀天汉二年(918)敕赐紫衣归建道埸,贞明五年(919)勅补克律大德,宋仁宗赐以篆书明堂及飞白之明堂门宇。神宗赐以径尺草书古诗二首,藏于寺之御书阁,敕额曰“普惠”,号曰“宏法大师”。
      隐元访幢山
      顺治八年辛卯秋(1651年)隐元受龙华寺当山玉轸(隐元禅师语录载为“轸”,龙华寺志载为“震”)邀请。二人之间有两段禅机问答,十分精彩,难分高下。隐元对龙华寺僧的修为极为敬佩,他感慨得对玉轸说:“十年前已闻,不若今朝一见。千里外瞻仰,怎如到者方知。大哉不可思议,妙矣难尽举扬。”高兴之余,隐元连赋诗二首《龙华寺》:“古刹巍巍逈碧空,竟年摇曳白云中,不知若个风颠汉,能续前朝盖代功。”又一:“莫谓僧闲到处游,杖藜兴发满林秋。娑婆原是祖田地,直撞横眠得自由。”看来隐元很喜欢龙华寺,不单是风景优美,更喜欢龙华寺的浓厚禅味。“杖藜兴发满林秋”说的是到处授法传道的成果,显然隐元是个开拓者,不愿做个守成者。

      宝幢夕照

      在龙华寺交流期间,隐元还参与龙华寺的众僧斗诗。当时在场名宿有九人,僧俗皆有,僧是高僧,士为名士。斗诗的主题是临时选出的,以龙华寺八景共作“八吟”,后来收入寺志命名为《龙华八吟》。隐元吟有《文榕》一诗:“历尽风霜不解颜,千秋苍翠阴人间。虽然老大非材用,曾占鳌头第一班。”“非材用”很明显表达了作者不肯做匠僧的心理,也是鼓励龙华寺僧要敢于走出去多游历,成就更大的事业。隐元还拜访了与龙华寺近在一墙之隔的普惠寺,全称“普惠大通瑜伽寺”。此寺是明崇祯甲戌(1634年)僧悟真募建,清顺治辛卯(1651年)复建山门,正是这一年隐元来访。普惠虽小,禅味十足,隐元连赋二首《普惠寺》:“明月到窗可爱,疏钟入耳堪听。贪看龙华普惠,西方梦亦难成。”又:“小园堪寓目,千里冀知音。杖拨秋风里,几人醒此心。”未知隐元笔下之“知音”是否为清忠和尚?

      龙华普慧寺(又作普惠寺)
      清斯上檗山

      清斯(1629-1705年),字眞净,号别菴,漳州海澄县林氏。幼习儒,年十七礼仙游县宝幢山龙华寺德瑞公为师。二十二受具戒于泉州招庆亘信和尙处。隐元到龙华寺后和清斯斗诗印象深刻,于是以“南泉斩猫”照问清斯。清斯表现良好,隐元很满意,结果很美好,隐元收他为侍者。按《黄檗寺山志》载,清斯当时二十三岁,刚受具戒于泉州招庆亘信和尙处并游历归来。此事详载《黄檗寺山志》:“隐元国师至龙华,师问:‘南泉斩猫意旨如何?’拜未起,国师一踏踏到。师拟开口,国师连踏两踏曰:‘我今日为汝困彻。’师直得通身汗下,遂侍国师于黄檗,服勤二载(1652-1653年)。”甲午年(1654年),隐元受日本请求传法,清斯以亲老不敢远行,归幢山(龙华寺)书华严以寿双亲。隐元去日本,但两寺往来不断,清斯仍不时去黄檗山交流。一次慧门和尙以“倒刹竿”照问清斯,清斯机敏应对。

      慧门满意,便收之为衣钵。慧门曾去过龙华寺,写有《寓龙华寺》一诗:“历遍青山路几悬,杖藜在处独悠然。宝幢逈结祇林翠,古刹频瞻气象鲜。道韵和融堪作范,德风厚雅足安禅。到来正尔春光转,桃李芳菲味更妍。”诗赞龙华寺景幽德厚禅安。康熙十六年丁已(1677年),福清邑侯邓献英请清斯主持黄檗寺。清斯或困于前辈高僧大德英名,不敢接受屡次推辞。此事《龙华寺志》有载其彷徨心态:“受请日拈疏示众云:一向高峰顶上,目视云霄,则孤负诸圣。一向十字街头,灰头土面,则屈辱宗风。如今怎么中却不怎么,不怎么中却怎么?”但最终他以堪破无惧的态度去接受任职,“所以本色衲僧,遇缘即应,随处即宗。”这在《黄檗寺山志》中也得到印证:“大丈夫须决烈,掀翻从前窠臼直下,斩钉截铁抛下栗棘蓬,拈却干矢橛。”清斯所悟也使他的修为愈发精进,他说“在此非此,在彼非彼。既无心于彼此,宁有相于去来?”“彼彼扶竖丛林,处处流通正眼。”清斯接任黄檗寺后,“特造师齿发坟于松隐堂”。但庚申(1680年)秋清斯就辞职不干了。经过大家挽留,又继续主持了二年,清斯有乃师隐元之风。清斯于乙酉年(1705年)跏趺而化,寿七十七(1629-1705年)。塔在塔巷公妈塔边右。

      五僧住檗山

      清斯之后,共有五位黄檗寺住持与龙华寺有关。特别是第十八代、二十三代、二十七代、三十二代等住持已经形成了黄檗寺内的龙华寺血统,两寺法缘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了。黄檗寺志载,“第十二代明迳壁立禅师,派行如迳,本邑迳江林氏...年十六从逸然禅德批剃。二十二往潭南山怡石和尙处受具。康熙丁未冬(1667年),莲峰大师出法仙游龙华寺,命司记室...癸酉秋(1681年)继席檗山。”九座寺莲峰大师讲法龙华寺,黄檗寺派出明迳壁立禅师作为他的“记室”,也就是书记员,负责记录他的言行。《龙华寺志》云:“莲峰和尚,讳超素,莆田柯氏子,出家国欢寺,历参九座、曹山不契,后嗣百痴元和尚於百山。初开法于孤山、九座、报恩,康熙丁未冬,请就本山(龙华寺)结制。”清斯为之撰《请莲峰和尚结制启》:“曇花出世,雪堂欣为白椎。普愿开堂,黄蘖充为首座。故圆悟应金山之命,而高庵得宾主之欢。昔有其人,今逢其事。恭惟和尚眼目精明,机峰痛切。参九座而不肯,见百山以服膺。揀异辩魔,施钳锤于报恩寺里。”十四年后的癸酉秋(1681年),明迳壁立禅师继席檗山住持,接任清斯和尚之位,真是诸法有缘。第十三代实任仲麒师,派行道任,莆田任氏,法嗣清斯和尙。广严庵主宏用领信女叶太奶请上堂云: “信女倾心结预修,不解寒暑,入山游也,知为瑞为祥处,惹得天花落未休。诸人会幺诸佛放光明,共说实相。义希有诸比丘是中,难比议。蓦拈拄杖云:“还见山僧拄杖子,幺朝往西天暮归东土,向诸人道,有世界以音声爲佛事,有世界以香饭为佛事,有世界以出入息为佛事。”复呈云:“且道者个世界将什么为佛事?”复卓云:“等开识得东君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段公案后来记在《黄檗寺山志》清斯祖师卷下,也成了清斯住持黄檗的勇气来源之一:“康熙十六年丁已(1677年),福清邑侯邓公献英请主席黄檗上堂。大丈夫须决烈,掀翻从前窠臼直下,斩钉截铁抛下栗棘蓬,拈却干矢橛。君不见黄檗老婆心太切,六十棒打得临济腰折。后代儿孙不丈夫,便向大愚处甄别。

      与麽当作参禅,敢保老兄驴年未瞥山僧,不惜眉毛爲你抽钉拔楔。掷下拄杖曰:‘拈华微笑乃淸时之奸雄,断臂安心为肇乱之馋贼。’喝一喝,下座。”第十八代实圣睿微禅师,派行际圣,号哲巷,泉州同安县林氏,卯岁从仙游龙华寺拙巖公祝发。秉仲旗和尙戒,嗣太祖清斯老人法,雍正辛亥(1731年)主席黄檗。第二十三代际愚朗纯师派,派行了愚,号厚山,仙游人,姓蔡。卯岁从邑之龙华寺睿微和尙芟染,并承衣拂。乾隆癸亥八年(1743年)八月初三日,嗣席黄檗,冬至陞座开炉。第三十二代了锈极锋师,派行空锈,号鲁川,莆田林氏,生康熙戊戍年(1718年)七月念三日。髫龄礼仙游龙华寺愧立禅德,剃发秉会师祖,朗纯老人戒并承心印。乾隆丙申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十八日继席檗。寂乾隆辛丑年(1781年)十二月念七日子时,坟在龙华宝幢山麓。

檗寺仙溪僧

      除了包括清斯等6位住持与龙华寺有关,另有其他5位住持来自仙游或仙游丛林,其中三会寺2位,来自九座寺1位,来自灵山寺1位,仙游籍本山僧1位。第二十七代际郁湛青,仙游人,传睿瑕禅师心印。乾隆丁丑(1757年)继席黄檗。第二十八代际位若育,号莲隐,仙游人,十岁礼本邑大中三會寺萧安耆德剃度,受仲麒律師滿分戒,嗣靡瑕和尚衣钵。乾隆庚辰二十五年(1760年)三月初四日主席檗山。第三十四代达捷开科禅师,排行继捷,仙游张氏,从九座寺文兴上人批剃。乾隆辛丑年主席檗山。第三十七代达鑑成瑛,派行慧鑑,仙游人,十岁从邑之三会寺面煌公得度并传心印。乾隆癸卯嗣席黄檗上堂。第四十三代了昙自芳禅师,派行如昙,仙游人,十一岁邑之灵山寺璨公耆德为之芟染。嘉庆辛未(1811年)嗣席檗山。附录:隐元仙溪足迹隐元除了到访龙华寺外,还到过南林寺、高田院、普惠寺、报恩堂、九鲤湖等地,并留下了语录和诗篇。《南林寺》:“信宿南林谁与齐,林成果有凤来栖。道人亦爱秋山好,到处风光一杖藜。”《登金刚顶》:“金刚顶上结跏时,瘦骨棱棱彻四维。定久不知谁是我,凭风吹动两茎眉。”《游九鲤湖》:“潋滟湖光映碧天,千山撼影动珠联。间移竹杖深机语。逗漏雷轰句占先。”又:“游罢名潭梦醒时,言归犹恨翼飞迟。无劳喜雨纷纷送,恐湿老僧两道眉。”

      师到南林寺,主人一先、无依等请上堂。

      师到高田院,主人玉玄、若石等请上堂。

      师到报恩堂,僧澄远同孝廉陈遂捷等请上堂。

      师到龙华,寺主玉轸(振)等请上堂。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