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报官网讯(夏中君 范晓冰):随着社会的发展,垦利街道东方社区内部电动车保有量越来越高。然而,电动车上楼充电极易引发火灾安全隐患,而原有车棚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就成为了东方社区新东方小区居民的“忧心事”。
今年以来,东方社区聚焦居民电动车充电难题,以“小切口”破“大难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修建充电车棚”作为社区惠民实事,让“小空间”释放“大温暖”。
从“隐患重重”到“规范有序”
车棚破解充电困局
“以前总担心电动车在楼道充电会出事,现在楼前的充电车棚投用了,扫码就能充,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东方社区居民刘先生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成为东方社区居民短途出行的“主力军”,但充电难题却成了“老大难”。由于缺乏规范充电设施,不少居民无奈选择“曲线充电”:有的从高层阳台牵出电线,“飞线”如蛛网般缠绕在楼外;有的将电动车推进楼道,充电器插在公共插座上;还有人在地下室私拉电线,让原本阴暗的空间更显杂乱。这些行为看似方便,实则隐患重重。群众的呼声,就是社区工作的方向。东方社区协同小区物业,经多轮实地考察,社区网格员走访入户进行意见征询,确定了车棚的选址、规模、布局,经过1个多月紧张施工,目前车棚修建已完工。此次新东方小区共新增非机动车充电棚6个,充电口130个,从根源上改变了过去违规充电的乱象。
智能便捷+贴心服务
充电体验全面升级

考虑到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实际情况,物业贴心地提供了充电卡,社区组织志愿者手把手教学,打印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南贴在充电桩旁。“操作特别简单,打开手机扫一下充电桩上的二维码,选1小时还是3小时,确认支付就开始充电,充满了手机会收到提醒。”正在给电动车充电的李阿姨,边演示边笑着说,“以前怕‘飞线’被风吹断,整夜睡不踏实,现在充得安心,睡得也香。”李阿姨真切感受,道出了大家对新充电设备的认可。
环境焕新+邻里和睦
社区治理添活力

小小车棚,装着民生,护着安全。目前,东方社区的电动车充电设备已逐步得到居民的接受和使用。这不仅是一次民生服务的升级,更是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下一步,东方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延长民生“服务线”,以实际行动营造安心、安居、安康的社区环境。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