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报官网讯(刘明涛 齐伟琳):近期,翠屏街道深入推进“暖心工程”,立足红薯产业实际,策划开展暖心红薯“两进”活动,将丰收的烟薯25送进乡村、送进暖心食堂,构建起“产地直达手中、效益共享于民”的产销闭环。活动开展两周以来,已有数千斤红薯通过这一渠道传递着初冬里的温暖。
暖心红薯进乡村
慰劳动纾民困甜进心坎
为切实关怀一线劳动者与困难群体,翠屏街道统筹协调街道工作人员、翠峰联合社成员及物业人员,通过“集中分发+分散配送”相结合的方式,共为97名乡村保洁员送去暖心红薯。针对辖区特困群体,街道联合厚盛康养第三方特困照护服务机构开展进村入户配送服务,将新鲜红薯精准送达特困群众家中,让红薯成为传递社会温情的载体。
暖心红薯进食堂
从产地到餐桌关怀直达
翠屏街道暖心食堂开发“红薯暖心餐”,包含烤红薯、红薯粥等菜品,与现有的“2元爱心餐”结合,为环卫工人、残障人士及困难群体带来了更多的温暖。食堂内部还设置了农特产品展示区,展示各类红薯产品。据暖心食堂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食堂将结合“暖心六项”服务,开展“薯香满堂”体验日活动,邀请就餐群众免费品尝烤红薯,进一步延伸暖心服务链条。
暖心薯背后的产业经
“飞地”种出集体增收新路子
暖心红薯“两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得益于翠屏街道坚实的产业支撑。今年,街道党工委创新采用“飞地”模式发展红薯种植,通过翠峰联合社统筹运营,盘活300多亩闲置土地,并带动周边村庄参与种植,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村集体增收双赢。目前,统种统管的烟薯25已经丰收,为各类民生服务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从泥土到餐桌,一颗红薯的旅程,是翠屏街道乡村振兴的暖心实践。红薯不仅是集体经济发展的缩影,更成为传递关爱的温情纽带。未来,街道将持续深化“产业+民生”融合发展模式,让更多优质农产品带着温度走进千家万户。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