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公益教育 >> 文章内容

县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举办第三十六期家庭教育公益沙龙

[日期:2022-11-14]   来源:中华文化报_中华文化报官网  作者:中华文化报_中华文化报官网   阅读:46200[字体: ]

      中华文化报山东讯(李洪伟  闫波):近日,县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举办第三十六期家庭教育公益沙龙,特邀宁阳县第四中学范兆强老师和宁阳县第一中学孙伟老师,对家长和孩子在亲子关系、学业规划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

      范兆强老师家庭教育知识分享

      父母如何处理与高中学生的关系

      孩子升入高中后就有了相对独立的思维,不再是唯命是从、没有主见的小孩子了,父母会发觉孩子有个性、会反驳,在观念和意见上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想要和孩子处理好关系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从8个小方面为家长朋友们支招。1.做到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当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了沟通障碍时,家长首先要反省自身,自己是不是有不当的语言和认识,阻碍了孩子与你的进一步交流。家长坚持终生学习的习惯,努力做到真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细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赞扬孩子,言谈举止中让孩子明确应担负的责任并主动承担,形成关心和引导孩子学习的习惯,坚持家校携手、沟通第一的习惯。2.要坚持平等原则父母与子女在道德、人格、价值观等方面和孩子都是平等的。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但不能粗暴干涉。家长不可代替孩子成长,把你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必然会抵制。错误的交流方式,孩子必然会逆反;错误的做法,最终使家长与孩子形同陌路。只有平等看问题,交流就便容易进行了。3.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想说什么,想听什么,感受如何?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沟通肯定会畅通,交流肯定会融洽。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样,看问题往往会有差异,学会换位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很容易消除,就能心平气和地交流、发表看法。4.适时做个旁观者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孩子有时会烦。最好的方法是旁观,等待他遇到困难来请教你,然后告诉他方法,让他自己去做,不要时时插手,做一个智慧的旁观者。5.保证足够的交流的时间家长每天无论再忙,都要抽出时间来跟孩子聊聊天,了解一天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想法,用心听他讲话,使他感觉受到了重视,从而获得尊重和满足,获取前进的动力。6.不侵犯孩子的隐私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强烈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性,想保护自己的隐私。有些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当孩子不愿意和他们交流时,就开始翻书包、看日记、查电话、查聊天等,认为是为了孩子好,怕他一步走错步步错。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这些举动,时间长了,彼此的隔阂会越来越深。7.不攀比别人家孩子很多父母潜意识的喜欢攀比,总是看到别家孩子的是优点,自家孩子的是缺点。家长的初衷是希望以此激励孩子上进,但这样的比较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得不到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容易激发逆反心理。矛盾由此产生,甚至双方长期冷战。家长不要攀比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孩子听到父母表扬后也会不负厚望,暗下决心,树立信心,获取斗志,努力学习、健康生活。8.掌握沟通方法,拓宽沟通话题高中生烦的是家长持续不断的唠叨,缺的是与家长的平等正常沟通。父母应细心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心身发育特点来进行沟通。学会聆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陪子女一起吃饭,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时保持高度注意力,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与尊重;讲的有道理的地方,要通过语言、目光或体态表示肯定;对于孩子的错误观点不要急于纠正,不打断孩子的讲话。当孩子愿意为父母分忧时,要表示欣赏,并与孩子一起出主意,采纳孩子有价值的建议。孩子会感到父母十分尊重自己,更感到自己长大了,同时又使孩子学习到为人处世的正确方法,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沟通的话题不仅限于高考,应该尽量拓展范围,最好多谈如何事、学共处、学做人等话题。父母想要表达一些情感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一下书信交流,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孙伟老师心理健康知识分享

      如何看待中学生厌学现象

      高中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阶段之一,高中时期的孩子,要面对青春期的心理动荡,同时承受着来自高考的巨大压力,很多问题也会在这个阶段接踵而至,比如厌学、叛逆等情绪。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似乎都在高考这一件事情上决定成败,着实令无数家长和孩子倍感焦虑。厌学情绪的产生是由多种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常见的几种原因有:

      1.被父母的焦虑情绪所“传染”

      家长作为有着多种社会身份的成年人,会比孩子更早一步体会到来自于社会方面的学业焦虑,害怕孩子会落后于他人,于是拿孩子与其他人做比较,试图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但往往语出伤人,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更多的是“你不如别人”“你不够优秀”。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处在被过度要求成功的状态中。家长看到的永远只有孩子没有做好的那一部分,孩子的行为永远达不到家长的内在标准,久而久之孩子会将这种标准内化为自己的评价尺度,形成一种努力没有用的错误认知,开始厌学,并且可能在成年后持续伴有对自身的低评价、低自尊或者讨好型人格特征。

      2.父母关系与家庭氛围很重要

      稳定的家庭关系、父母之间融洽的关系能够有效地避免孩子极端心境的出现。学习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只有当人的大脑在感到安全的时候才能有足够的条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厌学情绪的孩子背后的家庭关系往往有着一部分共同点,比如父母关系不合,家庭中经常爆发激烈的争吵甚至肢体冲突。如果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这种不安全的环境之中,孩子会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追求学习这个更高级的目标,糟糕的家庭氛围往往会催生抑郁情绪。

      3.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家庭当中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就是“控制”,尤其在高中的阶段,父母对于孩子学业的期待过高,导致对于孩子任何学习以外的行为都不能接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方式去做事。哪里有控制哪里就会有反控制。孩子情绪低落,成绩下滑、厌恶上学甚至不能再走进学校都是反应性的,都在为自己的自由付出惨烈的努力。在孩子的潜意识里,父母最在意的东西就是成绩,那么用逃避上学来反击父母无疑是最有力的。

      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十几岁的孩子对于不请自来的关注和建议感到愤怒”。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十分乐于接受来自父母的建议和帮助,这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他们有着强烈的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自我意识高涨,开始看不惯父母的很多想法。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出现的情绪问题往往都会以厌学这种形式来表现。

      父母该怎么去应对中学生厌学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建议:父母要学会试着放下自身所接受的来自社会压力的投射,父母放弃焦虑,孩子才会放弃焦虑。很多时候孩子对于成绩的恐惧并不来自成绩本身,而是恐惧来自父母的糟糕态度,父母对于成绩的焦虑会加重孩子对于考试、上学的回避。

      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只有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有更多的力量去面对来自学习的压力和困难。

      接纳、包容和鼓励是增强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打压与挫折教育只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显示出作用,过度的打压只会增强在学习中的挫败感。

      做好认知调整,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作为中学生也要主动提高积极性,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遇到困难时不要习惯性回避,问题被回避后依旧还在,只有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永久地解决。对于挫败性的事件要学会从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客观地理解,作出有针对性的实际解决办法。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