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传统文化 >> 文章内容

文化报道丨巧妙!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并非简单的“古为今用”!

[日期:2022-12-07]   来源:遵义市文广新局  作者:遵义市文广新局   阅读:38115[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夏中君  刘洋):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然而,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众多传统文化日益偏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此看来,要传承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成了解决此问题的最佳选择之一。

      我国从政策提倡到基层实践,是如何为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而努力,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已经有了哪些探索,以及应该如何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为大家解析。

      ● 央地同发力,支持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017年,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

      《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相关任务和措施,如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将传统文化标志性元素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传统体育,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今年5月,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通知要求,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高校公共艺术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通过客座教授或购买服务等形式,组织各地民族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面向非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并实行学分化管理,每个传承基地应该有若干门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程。

      未来,年轻人将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从教育切入,让传统文化走入学校,走向年轻的一代,让传统文化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将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 各地政府的保护传统文化条例

      在各省市自治区,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均出台了系列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条例。例如,2017年6月,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通过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中指出:

      鼓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结合当地传统节庆、民间习俗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代表性项目的收藏、展示和传播活动;

      鼓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组织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开展文化服务等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建设相结合,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与供给;

      鼓励教育机构将本地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教育内容;

      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研究基地,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专业人才等。

      ● 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无处不在

      将传统文化融入大众,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国诸多行业在众多领域都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

      ★ 非遗的自我创新

      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

      泰山皮影在探索发展道路中,成立皮影电子商务公司开发移动应用、成立皮影影视制作公司制作皮影动漫节目、成立皮影餐饮公司打造“皮影范”主题餐厅等,在当下的生产性保护中走出了一条创业、创新的道路。

      泰山皮影衍生品的研制、演出服务、电子商务、影视制作和餐饮等创新形式,不光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开拓了皮影的影响力,从方方面面融入百姓生活,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传承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 传统文化融入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建筑文化,也有着众多经典建筑,有些是世界文化遗产,更多的是我们优秀建筑文化的印证。沿着历史脉络,秉承文化自信,我们完全可以在建筑文化领域独树一帜,形成现代建筑的中国风格、中国设计。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它的建成标志着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将传统文化完美的和现代建筑融为了一体。

      ★ 让大众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

      我国有众多传统文化节日,除了组织活动庆祝以外,如何根据节日气氛,探索创新民俗体验活动,让大众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大重点。

      在去年端午节期间,广东汕头汉服社在1860文化创意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汉服民俗体验日活动,设置摊位供市民参与体验传统文化。

      射五毒摊体验射五毒弓箭游戏、制香囊摊自调香料包制香囊、编彩绳摊学习编制五彩绳手链等活动大受喜爱,现场还有汉服试穿、展览、汉族文化科普等活动,让观众近距离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不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探索,还是城市建筑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抑或是鼓励民众深入感受传统文化,均是让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方面的创新性探索。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形式的探索,例如以中国古代神话及历史人物为基础创造的故事漫画、以文化遗产元素创作的文创产品、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定制的旅游线路等。

      这些探索,拉近了传统文化与人民大众的距离,更好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的各种创新,必将愈加发展壮大。

      然而,要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大众,还需要做得更多。

      ● 创新,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是否等同于“古为今用”?

      ——答案为否。

      历经传承保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只是简单地带入当下的生产和生活,还需根据时代的发展继承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方式,通过创新和融合更好地融入到当下的生产生活中。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重要的是“融”。一方面是要创新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另一方面,好的融合创意要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例如,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曾经有一套“戏曲广播体操”,腕花小云手、单拉山膀、涮腰、飞天十三响、打拱、四方步等一系列戏曲基本身段动作,配以具有浓厚戏曲效果的背景音乐,形成了一套与热身运动、四肢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腿部运动等相对应的广播体操动作。广播体操与戏曲跨界融合,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这种创新形式的融合,开启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推广、普及。

      比如配合戏曲进校园将戏曲广播体操引入校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戏曲动作的相关知识;将戏曲广播体操向广场舞爱好者推广,以健身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出更多的戏曲爱好者等。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实际参与中感知其魅力,进而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如此,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