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报官网讯(秦安志 胡小惠):11月26日,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传来,黔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冉崇永开心但并不意外,“黔南州委州政府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在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传承与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
都匀茶艺展示 周勉钧 摄 黔南州注重强化法治思维,夯实制度基础。冉崇永介绍,黔南州先后制定并出台了《黔南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方案》《黔南州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黔南州茶产业发展指导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进一步修订并颁布了《都匀毛尖茶》《都匀毛尖茶加工技术规范》等17个地方标准,将法治思维、行业标准贯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全过程,有力保障了都匀毛尖茶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强化资源调查,摸清非遗家底。针对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每年均会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都匀毛尖茶传承人群开展专项普查,通过“非遗+档案”“非遗+成果出版”等方式对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进行动态管理,开展都匀毛尖茶数字档案搜集整理,公开出版《黔南茶论》《说茶论道》《歌从茶山来》等20余本与都匀毛尖茶有关的非遗书籍,让都匀毛尖茶品出故事,品出乡愁,品出诗和远方。
都匀螺蛳壳茶山 卢桃 摄 强化非遗培训,提升传承能力。黔南每年针对都匀毛尖茶传承人群开展都匀毛尖传统技艺提升培训,培养了国家级传承人张子全、省级黔茶工匠张文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传承人。同时,依托贵州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黔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资源,持续开展“贵州省非遗研培计划”“技能黔匠育人工程”。目前黔南州不仅建有专门的都匀毛尖茶学院,州内高校还开设制茶等特色专业17门,开发民族工艺产品300多款,获得国家、省级专利14项。强化文化赋能,推动茶旅融合。黔南州积极将都匀毛尖茶与优美的自然风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都匀毛尖茶文化整合,围绕茶主题、依托茶资源,以茶产业基地为载体,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推进“茶景”打造,延长产业链条,开发以茶为载体的高端休闲养生产业,形成一批茶旅融合、茶文结合的新业态。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申遗成功后,黔南州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着力从三个层面发力,持续擦亮都匀毛尖茶这块世界级金字招牌。
都匀毛尖制作 都匀融媒体中心供图推动非遗数字化。黔南将借助大数据技术,对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进行数字化采集,建设一个集黔南茶历史文化、茶制作技艺与标准、传承人群信息、茶品检测数据、产品研发与销售等相融合的都匀毛尖茶数据库,构建都匀毛尖茶数字品牌。推动非遗文化创新。黔南州将以每年一届的黔南文旅创意设计大赛为突破口,推动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与文化创意商品研发有机结合,推出更多的都匀毛尖茶文创商品,用现代传媒语言讲述好都匀毛尖茶的前世今生,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推动茶旅融合。黔南州将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及都匀等相关县市,在抓好茶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这张世界级名片,不断塑造茶旅品牌、丰富茶旅业态、培育茶旅商品、提升茶旅内涵、强化茶旅宣传,推动茶旅深度融合发展。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