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道教文化 >> 文章内容

天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丨清水道教音乐

[日期:2022-12-22]   来源:陇上非遗  作者:陇上非遗   阅读:41811[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迅(张文剑  周宏):清水道教音乐归属于全真道派的道教科仪音乐,也称斋蘸音乐或道场音乐。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清水道教音乐的产生、流布、传承与清水县所处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清水道教音乐的风格突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形成了陇右地域文化中宗教音乐中的一朵绚丽奇葩。

      清水道教音乐源于公元12世纪的金代创建的全真派,其源头出自秦汉神仙方士,重个人炼养,以修道成仙为主旨,也兼符篆。其炼养术至唐宋时渐至趋向于内丹,以钟内丹派为主流,至金代正式建立全真派。

      新编《清水县志》记载,清水道教始创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形成了“龙门”和“华山”两个支派,长期共存,各自发展。全真派以《道德经》《般若心径》《孝经》作为经典,推行丛林制,要求出家住观,强调修真,戒除酒色财气,除情去欲,清静真修,以内炼成真超离生死。清水道教的发展孕育诞生了清水道教音乐。其特点是以全真正韵作为“龙门”与“华山”支派宫观的统一范本,道乐一般由道士口传口授,师密传于徒,但由于十方丛林之间联系密切,道士常四处游方,所以,清水道教音乐也有交流融合,产生了几种地方韵,使其道乐的风格带地方特色。

      清水道教音乐以经韵唱诵为主,伴奏主要用打击法器,并有吹奏管乐,笙、管、笛、箫等,丝弦乐器的运用比较少见。常用经典60部180多卷,道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声乐为纯人声演唱。可根据不同道场的具体事件配以不同韵律交替演唱,最初的曲调有360条,目前尚存和使用的有200多种曲调、多以经词命名,如《开坛韵》《奠茶韵》《大赞韵》《山名韵》等。每逢规模较大的道场,清水道教音乐所营造的道场氛围,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形成了一套完整、独具风格的道场音乐体系,在当地流布、发展、传承已有400多年历史,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清水道教音乐重要价值表现在:

      一是艺术价值。清水道教音乐因其全真道派的分支派系而分有“华山”与“龙门”两派。“华山派”道乐其音乐曲调在旋律上以柔带刚,节奏舒缓而悠长;“龙门派”曲调在旋律的音阶运行上多显低徊缠绵,婉转而柔和,结构严谨、旋律性强,在经韵唱诵中,突显出鲜明的民间音乐韵味。“华山派”与“龙门派”在诵经唱韵时,各自都有专门的打击法器为经韵伴奏,注重“一写二唱三吹打”。经韵多以四句、七句、十句、长短句、散白、或混合式等结构形成有机的格律化。对其实施挖掘、整理、研究,对研究古代音乐,丰富中国现代音乐,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历史价值。清水道教音乐的存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保存有大量珍贵的资料。它的丰富内容及其传承历史,对于研究天水乃至西北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音乐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社会价值。清水道教音乐具有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在岁时节令乞雨、逐瘟、攘灾,祈求国泰民安;在庙会中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生安康;在人去世时超度亡灵,以获得生死同安……清水道教音乐通过娱神而化人,劝人向善弃恶,净化人们的心灵,解除人的烦恼,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清水道教音乐作为陇右地带传统宗教音乐中的瑰宝,因其深深扎根于民间有着浓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清水县境内,“龙门”“华山”道派各自的道场音乐,也因其规模宏大,庄严肃穆和与民间交融的地域风格,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道教音乐的祭祀活动在乡间里外的文化庙会中十分活跃,发挥着净化心灵,教化人心的重要作用。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