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章内容

西沟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日期:2022-12-29]   来源:民和新闻  作者:民和新闻   阅读:35112[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迅(王同兵  张美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是一项历史性任务。

      今年以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依托优势资源,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精心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建+产业”让钱袋子鼓起来

      “以前我是村里的贫困户,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农和打零工,后来乡政府给了我到户产业资金2.16万元,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村上的产业指导员还来家里指导如何养殖,现在家里一年的收入大概在8万元左右,我也算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了。”谈起如今的生活,西沟乡复兴村村民刘城充满自信地笑着说。

      从脱贫户到“养猪达人”,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刘城开始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从最初的5头猪发展到如今的50多头,刘城盖了二层小洋楼,还买了新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生猪产业发展的路上,复兴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采取党员带领贫困群众“1+1”“1+2”的帮扶模式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积累学习生猪养殖技术、带领群众建成养殖场、在县城开设猪肉批发部、逐步开拓猪肉经营市场,经过多年摸索发展,逐渐形成稳固的生猪致富产业。

      现如今,复兴村有60%的老百姓在从事生猪养殖产业,占有民和县城80%以上的猪肉市场份额。随着甘青区域合作发展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将生猪零售拓展到兰州市红古区市场,全村生猪产业发展呈燎原之势,复兴村生猪养殖产业也已成为西沟乡响当当的名片。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提起后续的产业发展思路,复兴村党支部书记张成旭说:“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乡村振兴项目资金,计划建设集生猪屠宰、加工、冷链、运输、质检为一体的产业车间,进一步规范养殖生产标准,助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助农增收致富。”

      “党建+生态” 让村容村貌靓起来

      “以前,村里的道路没这么干净,到处都是成堆的杂草,现在道路变得干干净净,我们从心里都感觉环境变美了,日子也过得更舒心了。”西沟乡凉坪村村民马亥飞说道。

      今年,凉坪村以“党建+生态”模式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林地、村庄、路域、水域和庭院整治,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大力推行“四个一”工作法,即“每天一清扫、每周一劝导、每月一行动、每月一评比”,组织群众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努力为村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截至目前,共清运生活垃圾30余吨,整治乱堆乱放点130余处,在乡村道路两旁种植花卉、苗木等1.2万余株,扮靓了乡村颜值。凉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获批“森林康养基地”。

      “我们村上还成立了小喇叭宣传队,这些宣传队的成员都是村上50岁左右的老党员,带队的是监委主任、老党员马有山,他们一边教育引导大家把房前屋后的垃圾清扫干净,一边也会身体力行捡拾垃圾,村民们现在都能积极配合、自觉动手,参与到村里环境卫生的清洁与治理中。”凉坪村党支部书记马玉琴说。

      支部带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凉坪村以村庄清洁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党建引领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保护村庄环境已逐渐成为新时代农民的新时尚,也让凉坪村从“村容整洁”向“生态宜居”大步迈进。

      “党建+文化” 让乡村文明树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在西沟乡麻地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支部书记宁智勇正在组织群众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除了集中学习、理论宣讲,麻地沟村党支部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示范引领、教育培训、志愿服务及开展文化活动的主阵地,通过组织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修订村规民约,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实施青年志愿者参与全员核酸检测秩序维护、跑腿代购暖民心等有力举措,使新时代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目前,群众对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支持率达90%以上。

      同时,每月结合固定党日活动,由党员带头组织开展清洁家园、孝老爱亲、慰问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成功开展“三八”妇女节文艺汇演、庆祝七一建党节等活动,群众精神生活更加富足。

      “作为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起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经成为我们村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推进移风易俗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宁智勇表示。

      麻地沟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采取丰富创新的活动形式,在“塑形”的同时注重“铸魂”,把加强红色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党建+社会治理” 让基层服务更走心

      “阿爷,你这个房屋今年受雨水倒灌,墙皮脱落,墙面还有裂缝,坚决不能再住了,把这房子拆了以后,旧木头、门窗、砖都能用。经请示领导,我们现在给您解决急难型临时救助资金2.5万元,这钱24小时内就能到您银行卡里,材料我们上门给您办,不用您跑腿。您呀,就等着住新房吧。”西沟乡干部马森拉着74岁高龄老人冶兆录的手说。 

      今年以来,西沟乡机关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推动基层治理薄弱环节全覆盖,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结合弘扬优良传统,改进工作作风,在各办事大厅窗口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排忧解难”志愿服务分队,针对生活困难群众提供爱心帮扶。同时,深入开展“察民情、听民意、暖民心”大走访及“访民亲民惠民暖民”活动,通过“走村、入户、到人”的方式,深入各村收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全力快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难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截至目前,走访慰问群众5830人,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起,调处化解14起,落实各类保障金和民政救助金1131万元,争取项目资金对凉坪村182户村民实施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争取民和县东西部协作资金52.47万元为麻地沟村、凉坪村477户村民实施节能减排暖炕项目;完成南垣村480户自来水表安装工程,家家户户有了统一安全的自来水井,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将温暖送到百姓心田里。

      现如今,西沟乡各基层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蹄疾步稳,随处可见整洁干净的村道、鳞次栉比的房屋院落,家美人和、怡然自乐的景象,“文明之花”美丽绽放,健康、和谐、向上的文明乡风拂面而来,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