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文化人物 >> 文章内容

《听见江西》文化名人篇,张道陵:龙虎山创天师道

[日期:2023-01-12]   来源:江西省导游协会  作者:江西省导游协会   阅读:41349[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迅(张文剑  周宏):张道陵:龙虎山创天师道

      江西鹰潭龙虎山是名闻中外的道教名山,也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二福地。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因而,在欣赏龙虎山旖旎风光的同时.溯道教之源,品传统文化,亦为快事。

      道家的思想源于黄帝和老子,而发展成道教,则是张道陵的努力结果。张道陵本名为张陵,公元34年出生于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传说为留侯张良第八代孙。他幼时聪明过人,7岁时即能诵《道德经》,并能达其要旨。他生性好学,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皆极其妙;诸子百家、三坟五典,所览无遗。

      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张道陵25岁时,被朝廷授予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但是他无意于官场,明帝末年,他辞去了江州令职,北上洛阳,隐居北邙(máng)山中,潜心修习黄老长生之道。在此,他研读了《道德经》《河图》《洛书》以及谶(chèn)纬之学。三年后,得《黄帝九鼎丹法》,其道术日益完善。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和骚扰,张道陵开始云游名山大川。

      张道陵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来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贵溪市龙虎山)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历时三年炼成了九天神丹。当时,四川发生瘟疫,为了降妖除魔,他又去了蜀郡的鹤鸣山和青龙山。东汉永寿二年(156年),张道陵在羽化前,交代子孙要返回龙虎山,因为那里有他的丹灶、草堂和道众。

      重返龙虎山的担子,最终落到张道陵的重孙张盛身上。张盛不负重托,携带着祖天师的印、剑、符、篆等信物,历尽艰辛,回到了祖天师张道陵炼丹造基的龙虎山,开始了天师道在龙虎山承续63代的绵延,使龙虎山逐渐成为中国正一道的道教中心。

      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它原称“真仙观”,建在龙虎山脚下,宋崇宁四年(1105年),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祐六年(1319年),迁建至上清长庆坊,在今上清镇西;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赐白金15镒(360两),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天师府,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明清遗物。“嗣汉天师府”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为:自东汉始,天师代代相袭,道脉悠长。

      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屡建屡毁,屡毁屡建。1983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7年,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并对外开放。在政府的扶持和海内外善信的赞助下,天师府得以逐年修复,至今保留完好,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

      现今的天师府面对琵琶峰,门临泸溪河,背靠华山,依山傍水,气势非凡。它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建了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局、提举署和万法宗坛等,从而把宫观与王府建筑合为一体。门前庭院正中镶嵌着八卦太极图。

      八卦代表宇宙间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太极图显示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和动态平衡的哲理内蕴。府门上一对抱柱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形象地表达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阐明了天师道与历代皇权的密切关系以及对追求成仙的渴望。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