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公益专访 >> 文章内容

神州时代面孔专访李晓林:公益慈善事业是毕生追求

[日期:2023-01-28]   来源:思源工程  作者:思源工程   阅读:38577[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夏中君  刘洋):如果一位企业家,心怀善念,并坚持数十载,身体力行做慈善,究竟能撬动多少的公益力量?又能真实改变多少命运的轨迹?

人物简介:李晓林博士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对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商乡村振兴联盟主席、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林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双林汇商务俱乐部主席、中国慈善家。

      北京市东城区胡同纵横交错。有一个胡同建于元代,明朝在这里设有造币厂,到了清朝,户部宝泉局也在这里造币,而铸造的钱币主要用于给在京官吏发放薪饷(工资),薪饷又被称作“钱粮”,于是有了钱粮胡同的称谓。”胡同里处处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印记,街坊邻里彼此熟络,打起招呼来质朴热情。这是李晓林生长的胡同。在他儿时记忆里,胡同的邻里生活温暖可亲,母亲更是个热心肠的人。“我母亲一直就特别愿意帮助别人,街坊邻居有什么困难,都愿意帮。”耳濡目染之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理念就如同一颗种子,深深根植在他心里。1987年,凭借着自己优秀的商业头脑,靠2000元起家,李晓林从央行下海后,迅速在电缆、注射器、彩电生意中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此,他的商业之路上越走越稳、越做越大,林达集团已成为一家以旅游文化、科技环保、房地产开发和风险投资为重点的大型民营企业品牌,并一跃发展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界的领军企业,累计在全国投资500多亿元。李晓林这位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真正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人。富起来的李晓林,未忘记母亲当年的教导。有了帮助他人的能力,那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长得更加茁壮了。他开始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1995年,李晓林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赠了650万元。那时候他没想太多,只是觉得“企业家赚到钱,捐资、助学,能够帮助别人,可以回报社会,挺光荣的”。那个年代,中国企业家做慈善,基本都是以捐款捐物、政策倡导为主。为了做公益,李晓林的足迹去到过祖国大地的许多地方,用心感受、用情感连接、用脚步践行着善行理念。

      2005年,在贵州黔西,李晓林捐资20万元援建一所林达思源小学。捐赠结束,坐车返程时,他回头望着身后孩子们,不顾飞扬的尘土,边追着他车子边大声喊“谢谢”,眼眶顿时湿润了。

      孩子们的举动,深深触动了他。“回头看窗外,孩子们全被裹在汽车扬起的尘土里,隐隐约约能看见已经洗得没了颜色的蓝校服、红领巾。那一刻我不禁红了眼眶,我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公益慈善事业对受助者生活带来的真实改变,也一次次为之感动,为公益慈善事业献策出力渐渐成为了他的习惯。时间久了,这种习惯又渐渐转化成了他的毕生追求和使命。

      迄今为止,李晓林个人和林达集团累计捐赠善款和物资近1亿元。同时,他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在了公益慈善事业之中,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事业中。截至目前,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累计募集善款和物资40亿元,已经累计帮扶困难群众超2900万人次。2005年,在民建中央的支持下,他牵头联合15位民建会员企业家共同发起“思源工程”的倡议,号召民建会员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并于2007年担任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从此以基金会为依托,感染感召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

      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在李晓林的带领下,中华思源工程基金都在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救灾救援和灾后重建行动,并于当年荣获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是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专门医院,承担着医疗救治任务。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理事长陈昌智的关心领导下,在李晓林的指挥部署下,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联合112位爱心明星,在这两所医院投入使用前,就向医院捐赠交付20辆负压救护车,以及急救运转呼吸机、加温输液泵、高速急救泵等医疗设备,助力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在2020年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累计向湖北等地捐赠106辆负压救护车,以及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阻击战和总体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李晓林很早就关注到欠发达地区的医疗难题,这也是最让他挂心的问题之一:“我们的西部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看病难,有些地方的人得了病以后只能用马车、牛车送往医院,半道上人就不行了,特别需要救护车,对于老百姓来说,救护车就是救命车,所以我就提出倡议,筹款捐赠救护车来帮助中西部医院改善医疗急救条件。”从2011年至今,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已带动社会各界捐赠了3811辆救护车(含140辆负压救护车),交付给我国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医院等并投入使用,创造和保持着我国慈善组织救护车捐赠最高纪录。

      十五年耕耘,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留下了许多让人惊叹的成绩。基金会开展的公益项目,涵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乡村发展、社区服务、生态环保、应急救援等众多领域。“思源阳光计划”、“思源沼气”、“思源救护”、“爱的分贝”、“思源教育移民计划”等项目和两位慈善人物,先后荣获民政部颁发的国家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连续十一年保持公益慈善组织透明指数全国第一。至纯至净,让人敬佩,吸引了更多企业家加入到这个“慈善”行列。一位叫陈沙立的海外华人的捐赠,让李晓林格外记忆犹新,“他出生在泰国,生活在加拿大,却十分信任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连续几年持续捐款,总额达到数千万。”2022年年初,一首曲调温暖的公益歌曲在网络音乐平台上线:“再远的山,也挡不住我们坚定的脚步,并不是那里有美丽的山花。再偏的村,也拦不住我们执着的行程,并不是那里有迷人的炊烟。通往乡村振兴的路,让每个人都不落下是我们的目标;饮水思源,济困扶危的善举为我们导航。你可能不知道我是谁,我却始终惦念着你。我知道你有一个梦,你可能不知道,那就是我们共同的梦。”这首歌叫《一个都不落下》,作词者,就是李晓林。他用这样一首歌唱出了为乡村振兴接续奋斗的使命感,也唱出了自己推动共同富裕的愿望和决心。著名歌手、音乐人胡海泉得知后,感同身受,并再次谱曲、演唱《一个都不落下》,计划2023年初上线。

      在这样的坚持和坚守中,转眼又是一年,这已经是李晓林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第二十七年。一个人,一位企业家,一名心怀善念的慈善家,数十年坚持不懈,究竟能撬动多少的公益力量?又能真实改变多少命运的轨迹?

      目光炯炯的李晓林,坐在我们镜头前,用温和却有力的声音,讲述了他的故事。五十四年奋斗历程,二十八年公益行动,他给出自己的答案。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