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非遗传承 >> 文章内容

搭建开放平台 弘扬非遗文化

[日期:2023-04-04]   来源:云南民族时报  作者:云南民族时报   阅读:42273[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董来成    闫小伟):近日,在2023秋冬上海时装周上,“楚雄彝绣上海发布”活动吸引了观众热烈的目光。模特们身着楚雄彝绣特色高定服饰登台展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属于云南非遗文化的视觉盛宴。楚雄彝绣文化走出大山,走到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足迹,让我们看到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璀璨。传承千年的楚雄彝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明珠,如今,成千上万的传承人和绣娘们借着不断扩大的开放平台,正在一针一线绣幸福、一丝一缕传文化。


      楚雄彝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绣在布上的艺术”。在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加速融合的背景下,楚雄彝族自治州通过“传统技艺+现代创意”的发展模式,全力推动彝绣打造独有品牌、拓展文化市场,推动彝绣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三大转变。截至2022年末,楚雄州共有彝绣经营户594户,打响了“纳苏”“七彩彝绣”等一批彝绣品牌,形成年产值突破2.45亿元的产业链,直接吸纳就业人员5.7万余人,极大地拓宽了农村地区的就业途径,直接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在楚雄彝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其遭遇的瓶颈问题。传统的彝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以小作坊为主,企业之间关联较弱,缺少规模效应。楚雄州政府针对这一问题牵头成立了彝族刺绣协会,积极举办大型服装展演,带领彝绣登上国内外时装周,大力提高彝绣的影响力。当前,彝绣产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日益提高,但仍处在探索阶段,我们要充分用好用活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为彝绣搭建的平台,助力其实现更好发展。

       顺应新时代重视创新、加强创新的潮流,传统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如何实现突围值得我们深思。楚雄彝绣推动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相融合的发展道路,为云南非遗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新的方向。今年以来,楚雄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曾2次带队赴上海市开展彝绣产业招商,上海从彝绣品牌打造、高端市场拓展、产业发展等方面支持楚雄州发展壮大彝绣产业,组织彝绣企业参加上海文博会、上海时装周,推动楚雄彝绣走进纽约国际时装周,为楚雄彝绣走出去创造更大的舞台和更广的空间。我们不仅要善于发掘民族文化中的可传播因素,将其与新时代传播媒介深度结合,更要找寻合适的传播途径与方法,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与时代表达。

      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云南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去年,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不止楚雄,各地各级都应积极遵循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方向,强化品牌培育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大力培养非遗传承队伍,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