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报官网讯(闫 波 赵晓云):
4月11日,陕西省第42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千阳国家湿地公园举行。今年“爱鸟周”国家宣传主题是“保护候鸟迁徙通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省宣传活动主题是“保护鸟类环境,建设深绿陕西”。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积极组织职工参加爱鸟周宣传活动,在千阳燕伋小学开展了科普进校园活动。当日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现场通过讲解、展示标本与模型、发放宣传册等形式积极向公众普及鸟类保护知识。
在千阳县燕伋小学开展“秦岭四宝话你知”科普讲座
活动现场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朱鹮保护成果
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曾在东亚和西伯利亚上空翩翩飞舞。随着工业革命突飞猛进,朱鹮遭遇空前的生存危机,野外种群濒临灭绝的边缘。1981年,在陕西秦岭深处汉中洋县姚家沟,科学家发现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40多年来,朱鹮保护研究突破了三大技术瓶颈,形成了“就地保护为主,易地保护为辅”、“野化放归扩群,科技攻关支持”、“政府社会协同,人鹮和谐共生”的保护模式。

2002年3月,为了缓解洋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的饲养压力,防止疾病和自然灾害对朱鹮人工种群的影响,从洋县调运60只朱鹮,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原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建立了国内第三个朱鹮人工种群。经过多年探索,人工繁殖朱鹮技术逐步成熟稳定,形成了朱鹮人工孵化、育雏、饲料配置及饲养管理技术体系,累计繁殖成活朱鹮543只,通过种源输出和技术培训支持,帮助国内外建立朱鹮人工种群基地20余处,先后向国内外提供朱鹮种源100余只,建立秦岭北麓野外朱鹮种群,在西安周至、安康宁陕、铜川耀州、渭南华阴和临渭区等地已野化放飞朱鹮140余只。为朱鹮异地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