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未检团队成立于2018年,是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中一支专门从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检察队伍,名称来源于普陀的“普”字谐音,寓意传播爱与希望。团队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充分运用检察职能,通过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一体化履职,帮助像“蒲公英种子”般四处飘零的罪错未成年人重新“生根发芽”,保护像“蒲公英花朵”般娇嫩的未成年人在阳光下“灿烂绽放”。
2022年“蒲公英”未检团队推动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服务站点,办理医院作为临时监护人提起撤销监护权支持起诉案件,聘任全市首批医生强制报告联络员,创立督促监护“一二三四”工作体系等,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各项权益。
坚持宽严相济
依法履行刑事检察职能
秉持零容忍的态度,重拳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作案人员均被依法严惩。搭建未成年被害人综合救助平台,推动 “一站式”取证场所设置,减少重复询问对性侵未成年被害人造成的二次伤害,为十余名被害人落实司法救助、心理疏导、医疗救治、复学就业等多元救助,用心呵护“受伤的花朵”。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推动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服务站点,共计为1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提供教育矫治、社会实践等服务,助力未成年人重回社会。
落实国家监护
建立困境儿童救助机制
在依法打击监护侵害犯罪的同时,主动延伸保护半径,支持起诉撤销失格监护人的监护权,协调相关部门为被害儿童落实妥善监护,办理医院作为临时监护人提起撤销监护权支持起诉案件。办理的陈某甲过失致人死亡案入选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追责典型案例,该案也是由医院履行强制报告职责发现的案件。因此团队聚焦医疗卫生领域,聘任全市首批以医生为代表的“强制报告联络员”,检医联手充分发挥强制报告“治病救人”作用,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及时发现提供有力保障。相关工作获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检察日报头版报道,检察官两次做客《夜线约见》直播介绍,收获良好社会效果。
强化法律监督
能动履职助推权益保护
充分运用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维护未成年人社会权益,他们明察暗访、取证固证,敏锐发现销售散装儿童糖果,“三无”文具、玩具,校园周边道路安全保障不到位等各类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就发现的一起 “黑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案件,同步开展诉源和溯源治理。深化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创设督促监护一二三四工作机制,聘任“督促令观察员”,联动开设蒲公英家庭教育指导系列课,让失位监护人归位,筑牢家庭保护篱笆。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