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报官网讯(曹 莹 张洪民):捏面人、做黑陶、做龙灯、做扎刻……在齐河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各种“指尖”技艺纷纷“亮相”,新年氛围感顿时拉满。当春节邂逅非遗,优秀传统文化变得更亲近现代生活,也彰显出浓浓的文化创新活力。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活动中,志愿者马树芬通过视频展播形式,向孩子们展示了黑陶的溯源,并就齐河黑陶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制作技艺的流程作了详细讲解。同时,她还示范如何用手中的胶泥制作陶艺作品。经过揉、捏、切、压、粘等手法,泥坯在孩子们手中反复变形,生动形象的作品便诞生了。看到新颖有趣的陶艺作品新鲜出炉,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非遗黑陶体验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非遗魅力,接受了传统文化熏陶。”马树芬说道。
岁末已至,新年将近。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营造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齐河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心策划、创新形式,结合当地特色的非遗文化,开展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新时代文明实践“非遗迎新春”主题活动,不断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齐河县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文艺志愿者、“文化先行官”志愿者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扎刻、剪纸、黑陶、泥塑等非遗及手工艺体验志愿服务活动,带领群众共同体验非遗文化,在非遗文化的无声浸润中收获年味、收获幸福、收获回忆,在传统佳节的喜庆氛围中感受非遗的文化魅力。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