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寿州窑遗址,收集古陶瓷碎片
寿州窑,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陶瓷窑场,前后烧造约300年,是唐代七大瓷窑之一。寿州窑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寿州窑制瓷工艺面临失传的危机。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在寿州窑制作技艺传承人崔怀伦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寿州窑遗址,了解了寿州窑的发展历程和独特的工艺特色。随后,志愿者们实地考察寿州窑遗址,收集古陶瓷碎片,记录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并亲身参与手工制作,感受泥土与陶片的神奇魔力。
循工匠之心,展示双手间的黄釉魅力
寿州窑釉色浓郁,外观朴拙,以黄釉为代表特征,融合了北方陶瓷的厚重和南方陶瓷的简约。志愿者们在崔怀伦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寿州窑陶瓷的制作工艺,亲自动手制作陶瓷制品。从选土、揉泥、拉坯到上釉、烧制,二十余到工序全部通过手工完成。实践团成员李闽彬同学表示,“拉坯很有意思,看着自己手里一团黏糊糊的泥巴变成陶器的模样,我感觉很有成就感”。
校园反响热烈,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志愿者们学到了宝贵的传统陶瓷工艺,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寿州窑文化,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学生们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持续开展下去,让寿州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次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静教授表示,此次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承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也为寿州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未来,学院将继续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投身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事业中来”。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