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中华文学 >> 文章内容

文化传承 滨海名城 | 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候选推介

[日期:2022-08-14]   来源:中华文化报  作者:中华文化报   阅读:33726[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下营镇位于昌邑市北部,历史悠久,属龙山文化,自夏禹分九州始既有此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森林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先进单位”、“第四批省级‘四型就业社区’”、“山东省第四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下营镇面积220平方公里,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832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92.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986元。先后荣获山东省森林乡镇、省级文明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全省首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特色产业园等8项“省字号”荣誉和潍坊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潍坊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潍坊市绿化示范镇等5项市级荣誉。

      近年以来,下营镇立足实际,深度挖掘不同类型乡村文化资源,发动全镇上下,集中建设了一批村史馆、主题专业馆、英模人物馆等展馆,为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政策基础

      成立公共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总体调度全镇文化工作开展情况,各社区、村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社区、村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文化工作计划、广场文化活动方案,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将文化工作其列入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群众文化工作,协调统筹文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下步工作计划,为镇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文化建设标准化阵地

      文化阵地是文化工作的载体,没有文化阵地,就难以开展文化活动。2020年以来,下营镇文化站搬迁至火道社区3楼,设有图书室、书画室、历史文化展示室、培训教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室,现有藏书1.3万余册,报刊杂志60余种,电脑20台,可为全镇广大群众提供图书借阅、网上冲浪、教育培训、国学讲座、书画展览、党员教育、非遗传承等多种公共文化服务,并配套建设有面积47000平米的文化广场和近3000平米的火道广场,极大地提高了全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目前,全镇共有综合性文化站1处、社区文化活动服务中心4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处(建筑面积均不低于200平米)、文化健身广场29个、农家书屋29个、配备有体育建设器材,实现了100%全覆盖。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全部实行免费对群众开放。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文化建设“五大主题”

      下营镇河海交汇,红蓝绿文化融合。明末清初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起点,抗战期间是著名的“渤海走廊”的东始点,曾诞生了国家著名的开国少将。由此,确立了红色文化建设的“五大主题”。

      一是红色革命主题。以开国少将、国防科技战线杰出领导人李福泽,英勇不屈的革命烈士李福康,中共昌潍中心县委、东冢区委等早期党的组织建设为主题线索,建设了李福泽事迹陈列馆、“红色火道”村史馆等。

      二是精神励志主题。以1972年火道村青岛知青群体为主,打造全省首家村级“火道知青馆”,全面展示知青扎根乡村、艰苦生产、锻炼成长的生动经历,弘扬不怕艰难、勇于奋斗的时代精神,共展示知青物品178件、信件56封、照片56副。

      三是乡村文化主题。军营村以孝行善、以德立村的感人事例,筹建的“孝德军营”村史馆,体现该村以孝为先、立信做人的淳朴民风以及友爱和谐、团结一致的可贵品德,以军营村被评为山东省敬老文化教育示范点为契机,创新“道德评议会”模式,弘扬时代文明;李刘村“靠海不吃海,文化立村求发展”的传统历史,深入挖掘文化立村事实,建设了“书香李刘”村史馆,全面反映李刘村村民在国家成立前后一百多年间求学问知的奋斗历程,充分体现他们不畏艰难、求学上进的奋斗精神,崇尚文化、向善向上的坚定信念和胸怀远大、报效国家的美好理想。

      四是时代发展主题。以建设美丽滨海、生态滨海、绿化滨海为内容,总结滨海生态建设发展新成就,总投资2亿元,规划区面积159.65平方公里,建设了滨海国家级湿地公园,投资200万元建成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重点建设了月牙湖公园、耐盐碱苗木示范园,蒲河林场等版块,全面展示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启发和引导人们热爱海洋、关心海洋、爱护海洋;另一方面,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利用社区办公场所,建设乡村振兴成果展示馆,集中展示鼎立核桃、大对虾等农业产业化产品,展现乡村振兴最新成果。

      五是传统历史主题。以古丝绸之路海上东起点和下营丰富的历史人文为题材,建设了“海韵东营村史馆”,反映下营人民在长期海滨生活中,从木筏、风帆到机动船,从下海捕捞到陆上养殖的转变过程,体现他们求新变革、向往美好、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和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海渔文化。

      四、文化活动丰富,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

      文体活动的开展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一是以节庆活动为主线,抓好节庆文体活动。丰富群众节假日文化生活,在春节期间开展了“送春联、迎大年”、迎春晚会等;“七一”开展了书画展览、“庆七一文艺晚会”;二是以潍坊市级非遗项目“祭海节”为依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通过每年正月十五“祭海神”向外宣传下营特色渔盐文化,以点带面,将下营推介出去;自2018年开始举办“下营镇民间文艺展演”,已成功举办两届(2020年以来因疫情暂停),渐成为下营一项新的文化名片。三是积极参加市里举办的各项大型文体活动,如“广场舞大赛”“昌邑夜嗨节”、“红歌会”等。

      虽然下营镇的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下营镇将进一步将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公共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以新的视角审视文化工作,以新的思路谋划文化工作,以新的做法创新文化工作,努力推动下营镇文化事业的发展。

      责编:王同兵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