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中华文学 >> 文章内容

第五届桂子山翻译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学翻译与传播研究研讨会顺利召开

[日期:2022-12-12]   来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作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阅读:45738[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李小亮  臧鹏程):2022年11月25日,“第五届桂子山翻译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学翻译与传播研究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我院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外国语文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围绕“中国文学翻译与传播研究”议题展开,以当代小说和古典诗歌为中心,考察翻译的发生、历史进程、审美与文化特征、传播和影响等。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8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并做主旨发言,我院8位老师主持报告,近千名学者通过腾讯会议与BiliBili直播观看了专家论坛的主旨报告。

      No.1

      开幕式

      研讨会开幕式由《外国语文研究》副主编魏家海教授主持,我院院长、《外国语文研究》主编罗良功教授致开幕辞。

      罗良功院长

      罗院长首先提出核心问题:当我们翻译文学时,我们在翻译什么?继而从“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译者的文学”、“什么是译者翻译的文学对象”、“译者如何走近翻译对象”四方面分享了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引领与会学者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学翻译的诸多问题。致辞最后,罗院长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邀请与会专家日后亲临武汉,继续深入研讨交流。

      会议合影

      No.2

      专家主旨发言

      《上海翻译》主编、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的主旨发言以“创作与翻译:谈谈译者的无意识翻译行为”为题,从语言学角度看待“翻译腔”问题,对比了多位学者写作和翻译时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意识活动、自我意识的呈现状态、无意识翻译过程的可控程度以及如何避免认知偏差影响对原文的理解以及译文表达。

      傅敬民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孙会军教授的学术报告聚焦当代中国小说英译中情感的身体性再现,建议译者在对海外译介当代中国小说时充分考虑翻译选材、翻译过程和翻译传播三个环节,重点强调关键词“感同身受”,认为文学语言应努力找回和恢复日常语言中失去的感性内容和艺术因素,为读者呈现生动可感的感性世界。

      孙会军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子满教授以我国诺贝尔文学家得主莫言为例,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传播的自主性与文学性。韩教授以Webof Science科研数据库平台检索数据及语料为分析对象,提取了与莫言、村上春树等四位作家有关的学术论文发文量、本国与外国作者数量、摘要高频词,呈现了丰富的研究数据。韩教授提出,学者的国际发表有助于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而非翻译学者在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有待加强。

      韩子满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军教授从对象、范畴与思路三方面介绍了汉语古诗英译史研究,先简要概述了国内外汉诗英译史的研究现状,其后梳理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详细阐释了汉诗英译的阶段论、主体论、环境论、行为论,为听众呈现了汉语古诗走向英语世界的主要脉络。

      文军教授

      同济大学陈琳教授的主旨发言题为“山水诗在美国翻译传播的世界文学意义”,介绍了美国对中国山水诗译介及其文化背景,以及山水诗的三大世界文学意义:直觉生态智慧的当代阐发、生态审美的文学译写、当代西方生态诗的先锋前卫。陈教授指出,中国山水诗的话语构成了生态文化话语,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艺术文化精神对世界价值观重构的贡献。

      陈琳教授

      南开大学张智中教授同样以汉诗英译为话题,以“离形得似”一词高度概括了多年古诗今译、古诗英译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张教授认为,译者可以脱离原诗在音、形两方面的束缚,这有助于尽情释放诗思,从而达到更深层的表意效果。

      张智中教授

      《当代外语研究》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的主旨发言聚焦知识翻译学的理论定位与体系建构,阐释了知识翻译学视角下的翻译定义、知识论、知识在翻 译中的地位、性质、功能与价值,勾勒出知识翻译学的学科理论谱系。杨教授提出,知识翻译学是翻译理论与经验的改造和整合,是翻译知识本体的发现与回归,预言翻译学学科体系即将迎来巨变。

      杨枫教授

      开幕式后的专家发言分别由我院苏艳教授、陈浪副教授、熊兵教授、袁英副教授、胡德香教授、魏家海教授主持并评议。上午场的7场专家报告全部结束后,魏家海教授作会议总结并致闭幕辞,再次诚邀专家学者们莅临武汉指导。

      No.3

      博士生论坛

      为了配合此次高层论坛,25日下午,8位翻译方向的博士生在我院研究生论坛上汇报了近期有关文学翻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报告分为中国文学外译研究、概念史梳理及读书报告三类。苏艳教授、魏家海教授、熊兵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四十余位硕士生参与学习。苏老师充分肯定了博士生研究的精细程度,要求大家进一步深化理论体系,同时积极学习跨学科知识,争取在经济学、传播学等其他学科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熊老师提醒博士生,学术研究不应只是设想,要及时采取行动;魏老师鼓励博士生逐步拓宽研究视野,认为大家的关注点可以从某种意象、某个术语提升至国家文化层面。

      No.4

      外国专家讲座

      由于海外专家的时差原因,最后一场专家主旨发言于25日晚9点在zoom平台开展。

      Brian James Baer教授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Brian James Baer教授介绍了翻译学与符号学的相关知识,发言中提及索绪尔、韦努蒂、雅各布森、皮姆、德里达、纳博科夫、奈达等语言学家、翻译学家的主张与影响,以及“作为符号的翻译”、“作为科学的翻译”、“符号学与翻译实践”等子专题。报告最后,Baer教授回答了校内外师生的问题,会议气氛十分热烈。至此,第五届桂子山翻译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学翻译与传播研究研讨会圆满闭幕。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