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非遗传承 >> 文章内容

“泥”中寻乐趣 指尖“塑”传承

[日期:2024-11-22]   来源:高密文旅  作者:高密文旅   阅读:231[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马芝平    李忠珍):

走进潍坊高密姜庄镇聂家庄
黛瓦白墙映绿树
让人感觉仿佛置身烟雨江南中
家家户户开起门头
做着泥塑制作、售卖生意
正如“聂家庄,朝南门,
家家户户捏泥人。”
这句流传百年的顺口溜里描述的盛景
       被誉为“我国泥塑之乡”的聂家庄,在几年前还是个软弱涣散村,近年来,聂家庄立足乡村文化振兴,积极推进文化两创,构建聂家庄泥塑产、供、销一体化链条。年加工销售泥塑产品40万个,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村集体平均增收20万元以上,带动吸纳就业5000余人,实现村民人均增收8000多元,获评“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曾经一度“叫不响”的泥老虎如今叫响全国。
       2021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设计团队来到这里,与当地泥塑传承人聂希蔚合作开发出多种泥老虎文创产品,将当地的红纸对联文化融合到“叫虎”作品的包装中,将“祥虎叫 福来到”等美好寓意的文字印到了包装上。
       清华大学团队的到来不是个例。近年来,为让非遗“走出深闺”,潍坊姜庄镇将非遗与研学结合,大力开展研学活动,自2021年以来,连续四年举办非遗节会,通过独具特色的泥塑、扑灰年画等非遗吸引来了清华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知名高校研学团队40余个,研学人数超过1万人。
       在红高粱艺博园内的一所研学教室中,潍坊高密市级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聂来忱正在授课。只见他手捧一团泥土,不一会儿工夫,小老虎的形象呼之欲出。“我特意带着孩子现场看看扑灰年画是怎么回事,学学泥老虎为什么会叫,这种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才是最可贵的,也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通过新生力量身上一代代传下去。”一位带着孩子来参加研学活动的家长高兴地分享心得。
       在深挖非遗研学市场“深度”的同时,潍坊姜庄镇突出非遗引领、红色赋能,不断延伸研学“长度”,打造“北红色南非遗”文旅融合示范带。深挖“高北小莫斯科”红色底蕴,打造王干坝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形成3条“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实现变“一日游”为“多日游”,努力打造“以艺引领、以文起势、以路串景、以景活业”的融合发展文旅圈。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