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报官网讯(马芝平 李忠珍):秦腔,演绎着西北大地古老的故事,凝聚着街坊乡亲的热闹,“烹饪”出西安人春节文化盛宴中一道必不可少的“精神佳肴”;剪纸,是我国春节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装饰,民俗手艺之中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满是新春的生机与希望。
秦腔与剪纸,同为非遗。在西安,有一名“00后”的青年,将它们凝聚一处。一剪一纸,大美秦腔成了凝固的“画”;旧曲新“唱”,纸间刀影中非遗焕发新生。

非遗新力量 逐梦路上的坚守
生于有着“戏窝子”之称的宝鸡,长于“我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鄠邑,2000年出生的梁少华,自小就在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对秦腔与剪纸这两种非遗艺术,有着似乎与生俱来的情愫。在二年级数学课“对称图形”的动手实践中,7岁的梁少华跟着课本剪出了一张“雪花”,自此,他对剪纸的兴趣“觉醒”了,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玩耍时喜欢追逐打闹不同,他从此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沉浸在咿呀婉转的戏音与奇妙无穷的剪纸天地中。
梁少华告诉记者,自己的剪纸“逐梦之旅”,自高中正式启程。那时,只要是假期,从晨曦微露至夜幕深沉,听戏与剪纸便交织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突破传统技法的束缚与局限,精心雕琢出独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梁少华的剪纸作品取材广泛而新颖,他还结合优秀影视作品,把许多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用剪纸表现出来,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从高中到大学,在社团活动和校园活动中,梁少华是剪纸与秦腔的“代言人”,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同学也成了这两种古老传统艺术的爱好者。
2018年,梁少华正式加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向老一辈剪纸非遗传承人的学习中,更深刻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年轻人选择非遗,是必要的和必需的,手艺传到‘00后’手里,老技法待突破的瓶颈很多,传统不应被忽视,还要继续努力创新,方对得起传承二字。”梁少华说。

情系秦腔 纸间镌刻秦风古韵
梁少华爱剪纸,也爱秦腔。作为秦人,对这一腔高亢苍凉的钟情,让梁少华在看戏之后,常常忍不住拿起剪刀,创作秦腔人物剪纸。渐渐地,他找准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剪纸方向——在戏曲剪纸,尤其是秦腔剪纸方面不断钻研。于是,《黑叮本》里威风堂堂的徐延昭,《胭脂》里知错能改的吴南岱,《周仁回府》里忠义良善的周仁……在梁少华的剪刀下,那方戏台上的生旦净丑,不断被定格在最生动的姿态,荡漾在塬上的秦风,也成了“凝固的艺术”,将舞台上的精彩瞬间永久珍藏于纸间。
同时,梁少华还在剪纸过程中大胆创新,在传统剪纸造型中加入当代审美,“比如我在处理人物嘴唇的时候,就运用了美术中的高光技巧,这样剪出来的嘴唇更加真实。”
翻开梁少华的工具箱,一把已经生锈的剪刀和缠了又缠的六把刻刀以及两块蜡板,是他最好的伙伴。这些年,在这些“老伙计”的陪伴下,梁少华已剪出了数百幅秦腔经典人物剪纸作品,他的秦腔经典《三滴血》群像作品,被百年易俗社印上了明信片,并随“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北京大学等全国顶级学府。他还屡次受邀参与戏曲动漫剪纸创作,让古老艺术借助现代动漫的翅膀,开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奇幻之旅。
传承新篇 以青春之音唤醒非遗活力
眼里有光,心存梦想。24岁的梁少华,用手中的剪刀给出了关于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从小学第一次拿起剪刀至今,梁少华剪纸已十余年,从单纯的爱好逐步转变为一份神圣的职业,秦腔与剪纸这两项非遗艺术已然深深融入了他的生活之中。如今,梁少华是西安易俗社文化研究员,也担当这座百年剧社秦腔演出的主持人。在对秦腔的钩沉与不断再现中,这门古老艺术的浩瀚与博大,每每让梁少华感慨万千,也为他的剪纸创作不断注入新灵感。
在易俗社与西北工业大学的校园文化共建中,梁少华还受聘为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美育特聘辅导教师,“站在高校的讲台上,担任《秦腔艺术鉴赏》选修课的授课教师,这种身份的跨度使我不断思考,究竟如何才能运用年轻语态将传统文化故事讲述得精彩纷呈,进而引发当代青年人的强烈共鸣。”梁少华认真地说。
在校园的讲台上,年轻的梁少华是艺术的播种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他深入挖掘秦腔与剪纸背后的文化富矿,把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故事、发展脉络以及民俗风情,精心编织成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文化篇章,用生动诙谐、妙趣横生的讲述方式,引领年轻学子踏入非遗艺术的神秘殿堂。
同时,他还策划了许多互动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亲手触摸剪纸的纸张纹理,亲身感受秦腔的服饰魅力,亲耳聆听那穿越时空的古老曲调。
在这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中,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在年轻一代的心田种下。
“通过亲身体验,年轻人能够更加直观地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与质感,深刻领悟其内在价值,从而真正激发起他们对秦腔、剪纸等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使这些古老的非遗艺术在年轻一代的手中和心中得以传承、创新与发展,绽放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梁少华说。
深知非遗传承不应仅囿于校园与专业领域,这些年,梁少华还积极投身公益传播,带着剪纸工具与精心准备的作品走进夜校、乡村社区进行公益讲座。当更多人手中诞生出一幅幅略显稚嫩却充满生趣的剪纸,古老非遗的生命脉络,不断生发而蜿蜒。
以青春之智,绽放出青春的活力与魅力,梁少华是许许多多西安城中年轻“守艺人”的缩影。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炽热的火焰,用梁少华的话说,“那是对秦腔和剪纸艺术的无尽热爱与执着坚守。”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