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1751521697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中华文学 >> 文章内容

我们的节日·七夕丨潍坊青州市举办“共织七夕情 共践文明行”文明实践活动

[日期:2025-08-29]   来源:文明青州  作者:文明青州   阅读:0[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卜祥爱    秦京升):“穿针引线比巧手,灯谜对对碰智慧,默契考验显真情……”8月28日上午,青州市益都街道通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人头攒动,气球漫舞、彩纸摇曳,众多居民在传统民俗与文明新风的交融中,共赴一场别开生面的七夕之约。
       为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新风,青州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团市委、市民政局、益都街道等多家单位在通衢社区举办“共织七夕情 共践文明行”文明实践活动。活动以“宣讲+互动+体验”模式,将传统民俗与移风易俗有机融合,既保留了“乞巧”“祈福”等七夕核心文化元素,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新风。
       活动在“乡风新语”微宣讲中拉开序幕,宣讲员以接地气的语言讲述身边故事,“老李家小两口去年七夕结婚,不摆宴席、只聚亲朋,日子越过越红火!”,鲜活的例子让台下居民频频点头。宣讲刚结束,五大趣味体验区域同步开放,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穿针引线”比巧手环节,“手要稳,眼盯孔别慌!”家长轻声指导中,孩子屏息凝神,线头“唰”地穿板而过,孩子立刻高兴地蹦起来喊道“我穿完了!我穿完了!”。周围的居民纷纷鼓掌,妈妈赶紧用手机拍下这一幕,笑着说:“这孩子平时调皮好动,今天倒能沉下心去。”
       不远处的“甜言谜语”猜灯谜区域,几个年轻人凑在挂着灯谜的绳子前,盯着“微型电扇——打水浒人名”的谜面沉思。“是不是小旋风柴进?”穿白T恤的小伙子突然开口,沉思的姑娘恍然大悟,连连感谢。“昨天我妈还跟我讲,我小时候猜谜语可厉害了。”小伙子摸着后脑勺笑,旁边的阿姨们也跟着附和“可不是嘛,现在书院的这些活动,既能让年轻人记住老习俗,又能热热闹闹聚一聚,比窝在家里玩手机强多了。”
       另一边的“默契大考验”环节,一个小朋友背对答案,另一个小朋友手忙脚乱地模仿答案。“系围裙!你模仿得跟我妈昨晚系围裙做饭的动作一样!”答对的小朋友骄傲地拍着胸脯,一旁的活动管理员掏出一颗小红星“给你粘上,你们两个过关了!”  
       最后的“乞巧许愿”祝福墙前,移风易俗“趣味问答”小游戏正在进行,“刚才讲的移风易俗六提倡是什么?”“我知道!”人群中一个姑娘高高举起手,声音清亮,“是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话音刚落,旁边的活动管理员笑着递过一张祈愿纸“对喽,刚才宣讲员特意强调的,你都记牢了,写上你的祝福,去领奖吧!”  
       广场上的笑声、掌声交织在一起,灯谜纸页在风里沙沙作响,小朋友们举着穿好的线板蹦跳,年轻人们凑在一起猜谜语,闯关成功的选手跑到祝福墙前,红的、粉的、黄的祈愿纸铺得满满当当,有的写着“希望爷爷奶奶身体健康”,有的画了小鹊桥和牛郎织女……
       近年来,青州市以文明实践阵地和文化书院为载体,将“我们的节日”融入烟火气、贴近百姓心,探索出“传统底蕴+时代内涵+群众参与”的传统节日现代活动新模式,从春节“赏年画·过大年”到元宵节“欢乐闹元宵”,从清明节“缅怀英烈 感恩前行”到端午节“粽情端午过六一”,“我们的节日”正像一根根“文化纽带”,把传统习俗与时代需求紧紧连在一起,让文明理念从“纸上”走进“心里”,从“会场”来到“广场”。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