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聊斋故里 寻迹淄川非遗 |以石为纸 雕琢岁月——淄博石雕制作技艺
[日期:2025-09-12] 来源:淄川文化云 作者:淄川文化云 阅读:0次[字体:大 中 小]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李小亮 马芳秀):淄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西汉建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今保留鬼谷子梓橦山传道授业、郑玄黉山书院著书育人等文化遗迹和孟姜女哭长城、孝子王樵千里寻亲、孙膑梦泉等民间传说,衍生出了享誉海内外的聊斋文化、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别具特色的齐长城文化。一人,一城,一泉,一书,蒲松龄先生在这里写下了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给淄川这座千年古城赋予了历久弥新的时代烙印。
截至目前,全区共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30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4项,省级16项,市级49项、区级161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0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12人,市级38人,区级139人。申报认定各级非遗工坊34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7个、区级25个。
淄博石雕流传于淄川区太河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太河镇是淄河流域人类最早居住地之一,也是淄博陶瓷的发源地。石头资源丰富,过去,人们不论是建房还是修墓,几乎全都用石头作为原料,并讲究石刻石雕排场。太河镇王家庄李氏祖代石匠,家传了一门雕龙画凤的好手艺,远近闻名。
代表性传承人李信勇,出身石匠世家,受家族环境影响,自小就表现出卓绝的美术天赋。为了取精去糟、突破自我,他先后到广东、河北、福建、河南等地进行了学习,吸取了南北方石雕艺术的精华,自费清华、央美等几大院校进修学习,并加以融会贯通,结合当地原材料特点,独家设计制作了青龙石茶盘、鱼子石茶盘、中华龙石雕、我的童年,齐韵遗风等优秀的工艺作品。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