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1751521697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雕刻艺术 >> 文章内容

绿松石雕:三千年雕刻技艺

[日期:2025-10-22]   来源:庚光文化  作者:庚光文化   阅读:0[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王奎亮  刘明涛):绿松石雕是以湖北鄂西北特产绿松石为原料,以独特相石设计和高难度传统技法,精雕细刻出各种艺术造型与精美器物的传统雕刻艺术。绿松石雕技艺肇始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已出现完整雕件。明清时期随绿松石矿开采规模化,技艺在武当山周边形成完整工艺体系。20世纪50年代建立专业化传承谱系,截至2021年形成五代传承人脉络,第三代匠人创出“分色巧雕”技法突破传统局限。该技艺与荆楚文化深度融合,现存最早实物可溯至战国时期的绿松石配饰。‍

       绿松石雕带有浓郁荆楚文化风格,其设计与加工较为特别,难度也较大。绿松石形似松果、变化万千、色彩多样,且分布有网状铁线,因此,艺人在设计时需充分利用原石的高点、宽点、厚度等自然形态,对每块玉料仔细推敲,掌握其结构、纹理、色泽进行设计造型,剜脏去绺。其工艺流程中有“一相抵九工,因材施艺”的创作步骤。经过几代艺人的刻苦努力,逐步解决了绿松石雕在雕琢设计与加工制作中的难点问题,技艺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改进和提高。
       湖北绿松石雕充分利用绿松石体态活泼、软硬度差异明显、颜色艳丽多变的天然特性,通过高超工艺技巧将材料特质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绿松石雕手法多样,以立体雕为主,并结合高浮雕、浅浮雕、镂空雕、阴刻、阳刻等,巧雕成为其突出技法之一。其作品涉及人物、花卉、花鸟、动物、山子、器皿等多个种类。它的雕刻工具较为独特,常用的有直径不同的铊片,深入造型、细微末节的各类枣核、串棒,镂空用针尖、钩铊,特制川蜡等,使其能在雕琢中有效处理玉料质地的软硬变化问题。‍
       绿松石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技艺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改进、成熟和提高,相关的采矿、生产、加工、商贸与艺术品收藏等越来越兴旺发达,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