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让养老更有品质
“中午在食堂吃上了热乎饭,血压高了还有人上门随访,咱们的晚年生活越来越舒心了。”10月29日中午,圣城街道金马寨村的幸福食堂里,老人们的话语满是对养老服务的认可。聚焦农村老人日常用餐难题,圣城街道打破农村固有养老模式,创新推出寿光市首批“幸福食堂”,通过强化制度、经费、质量三项保障,让老年人只需1元钱就能吃到营养可口的午晚餐。实惠卫生的餐食既解决老人做饭的负担,更营造交流场景,在满足味蕾需求的同时,丰富精神生活,构建起‘食养+社交’的养老微场景。
辖区信望爱、太阳城两家养老院,可提供床位300多张,目前入住180余位老人,服务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群体。日间照料中心的陆续入驻更让老人实现“家门口的悉心照料”,兆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多家机构内,健身区、阅览区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有了爬楼机和接送车辆,上下楼、出门都方便了。”兆祥小区老人于风英的话道出了许多行动不便老人的心声。
近年来,街道从机制保障、设施建设、服务提质多维度发力,推动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向“高品质”跨越。
创新服务,让养老更有温度
“叮——您预约的健康随访服务已上门。”圣城街道借助智慧养老理念,为辖区65岁以上老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每年提供免费健康管理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季度开展面对面随访。2024年,已有1.8万人次老年人享受到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叮咚上门”志愿服务更组建专业队伍,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代购药品、家电检修等服务,社区高龄老人一个电话,志愿者就上门帮忙。
“银龄安康”工程筑牢保障网,作为惠民民生工程,政府为80周岁及以上老人每人补贴10元意外险费用,2025年街道共有17000余人参保。高龄补贴精准送温情,80-89周岁、90-99周岁、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分别可领100元、150元、1000元,2025上半年已为农村高龄老人发放补贴近150万元。
协同发力,桑榆未晚暖夕阳
“我们老了能享受到好政策,现在身子骨还硬朗,就想着为社会多做点事。”圣城街道“五老”志愿者、向阳社区“一家亲”调解队队长孙继红说。这背后,是街道以“党建红”引领“夕阳红”,为老服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在城市基层治理一线为离退休干部搭建舞台,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老有所为。目前,街道有80余名离退休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700余名老党员化身“红色网格员”“党员楼道长”,在社区网格化建设中充分释放“长者力量”。文化中心社区巨能华府小区党支部书记孙志军、软件园社区书香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刘志胜等一批热心老党员干部,成为服务居民、温暖群众的中坚力量。
此外,“五老”志愿者队伍还化身流动“温情服务站”,走访老人解读养老政策,确保红利精准触达;当好“流动观察员”,捕捉治理细节、排查隐患,让“银发智慧”赋能基层共治;更是社区“文化播种机”,组建合唱团、舞蹈队等文艺团体,帮老人们重获社会价值感。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