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的缘起
《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佛在世时,其弟子当中有一位名叫目连尊者,他在佛陀十大弟子中也是神通第一。目连尊者得到六种神通后,想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通过法眼看到母亲在饿鬼道中受无尽饥渴之苦时,目连尊者悲痛万分。不忍母亲再受此苦,就用钵盛满食物运用神通送给母亲充饥。其母开口吃时却口吐火焰,食物被烧成了焦炭。目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形,心中痛切却又无法救得母亲,就去恳求佛陀开示如何救母。佛陀对目连尊者说:“你母亲罪业深重,纵使你神通第一也无法解救,必须靠十方僧众大德合力才能助其解脱!你可以在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这一天,准备百味饭食放于盆内供养十方,合大德僧众威神之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
目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于七月十五日准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当时佛陀也由此因缘讲了一部《盂兰盆经》。此后,每年七月十五日就成了盂兰盆节,以设斋供佛及僧,超荐七世父母罪业。
盂兰盆节的传统
隋唐之时社会安定繁荣,盂兰盆会也成为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唐代,每逢七月十五日,皇室会向寺院敬献盂兰盆供,并由官府斥巨资操办盂兰盆会,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争相献盆供养僧伽。
宋代以后,除了在各寺院供佛斋僧,节日期间人们还会祭祀祖先、超度宗亲亡灵,并且上演以目连救母内容为主的各种杂剧。
现在,每逢盂兰盆节,寺院也会用香、花、灯、水果、素食等供佛与僧,同时通过水陆、普佛、焰口、诵经、礼忏、放生等方式,举办冥阳两利的盂兰盆会。
盂兰盆节的意义
为佛弟子,孝亲报恩也是最吉祥的事情。万千大众通过施佛及僧,供养三宝,报答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希望过去多生累劫的父母能够以期救拔,不堕三途,永出苦轮。《盂兰盆经》和盂兰盆节正是这究竟圆满之孝的具体表现。
责编:王同兵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