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文化人物 >> 文章内容

名师专访丨聂国民老师:仰望星空,踏地而行

[日期:2023-05-08]   来源:长春力旺高中  作者:长春力旺高中   阅读:0[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曹  莹     卜祥爱):聂国民,吉林省历史特级教师,现任长春力旺高中历史教研组组长。多年来,他一直从事高中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从教42年,30届毕业班,带出3个状元,由于业绩突出屡获殊荣:
       2002年,被授予吉林省优秀班主任称号;
       2005年,主持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荣获吉林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2006年,被授予吉林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称号;
       2007年,荣获国家级优秀课例评选特等奖、吉林省中小学特级教师证书。

       聂老师的历史课常常会给听过的学生和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洪亮而抑扬顿挫的嗓音、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和引经据典的讲述方式是那样的引人入胜,让学生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牢牢记住了本以为枯燥的知识要点。同样让人不能忘怀的是他多年工作积累下的一本本厚厚的教案,翻开一页一页的教案,在字里行间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历史奔流的脉搏,还总会让人生出这样的感慨:那教案上密密麻麻书写的,不是字,而是聂国民老师无怨无悔投入到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
       “一个有梦想的青年教师,一定是一个踏地而行的教师,一个踏地而行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愿意把教育的小事做好的教师”。
       从教以来,聂国民老师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的作风。他每天都会做好各种小事:查看学生是否到齐、收齐作业、批改作业、维护班级纪律、备课上课、课后回顾反思、督查自习纪律……寓于小事之中的,是聂老师由小事办大事的决心。谈到做好每件小事的重要性时,他说:“每一个把这样的小事做好的教师,就是学校教育的功臣,中国教育的脊梁,真正的教育,是能影响到人的教育,这往往蕴藏于那些很小的小事之中。”聂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自己的话,将语言化为行动。

       把小事做好,一日易,日日难。聂国民老师就是以非凡的毅力,一遍遍重复着这些琐碎的小事,并从小事出发,将“小事”做成“大事”。很多时候学生会出现上课“走神儿”的情况,对此情况,有的老师不怎么管,有的老师只会提醒学生一句,但聂国民老师则会深入探索学生不认真听讲的原因:这个学生不专心听讲,和那个学生不专心听讲的原因一样吗?是因为他以前的知识脱节了,无法听懂而不听?是因为他遇到了伤心事而无法静下心来听?是因为他早就预习到了而真的没有必要听?是因为他从来就不喜欢这门课?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有问题?……聂老师说:“能这样思考和实践的老师,就是能把教育的小事做到位的老师;能把这样的一件件小事做好的老师,是在做真正的教育,是在做真正的教育科学研究。把小事琢磨透、处理好,就是教育艺术”。

       正是在做好一件件小事的基础上,才有了教育科研。聂国民老师将科研之“大”化成琐事之“小”,集小成大,始终以学生为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思考小事之细化,探索小事之发展。在说起怎样进行“科研”时,聂国民老师说:“科研,就是教师对自己习惯的一些教育教学实践行为进行思考,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徒劳,我时刻牢记雨果’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的良言,所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比如备课,照着自己的旧教案抄一抄;比如上课,从来都是一个路子;比如教育学生,按照最直接、不经大脑的法子……这样的教师,怎么会有思想?”聂国民老师日复一日,修改教案,改变教法,探索学生最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从而成为了“国民教师”。
       世上原本就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等着我们去做,世上等我们去做的大多都是些小事情。真正做大事的人,当他做大事的时候,你会觉得像是做一件小事,举重若轻,这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应有的风范;而这样的一种意志和能力,正是集腋成裘积累而成的。

       聂国民老师用汗水积累出一摞摞教案,用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带出一届届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当问到他是怎样成为骨干教师时,他说:“我积累的一铁柜教育教学资料让前来考察的市局领导感到震惊,因此,尽管我上交的评比材料最少,但我成为了最终的幸运者。现在想来,教育原本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只是一些小事,教育只是微不足道、平平淡淡、不成体系的片段或细节,每天都记下点教育的轨迹,每天都做这些小事,几年后,成长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聂国民老师真诚质朴的语言,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劳、坚持和勤勉,他用心书写一页页教案,以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敬业精神诠释着“教师”这一职业的真正分量。

       “远离安逸,挑战自己,一个善待教育的教师,才是一个善待自己生命的教师”。
       聂国民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挑战自己,不怕吃苦,不以为苦;乐在其中,辛勤奉献。聂老师不仅仅是只会教书的历史老师:在学科活动中,他是最具创新精神的策划师;在文艺汇演中,他是最激情澎湃的演讲者;在集体备课时,他是能够发现教学创新点的引领者;在课余生活中,他是学生的忠实倾听者……他用自身的努力,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杨澜曾说:“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聂国民老师在工作中,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在获得各种成绩和荣誉后,依然远离安逸,志在千里。他说,“艰难困苦是幸福的源泉,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教育工作弹性很大,一天的工作量,用三五个小时能做,用八个小时能做,用十二个小时也能做,而聂国民老师永远是用最长的时间打磨着最精细的课。在提及为何这样精细地做每份工作时,他笑着说:“选择安逸的三五个小时的人,时间会给他最严厉的惩罚;选择十个小时甚至十二个小时的人,时间会给他最温馨的奖赏”。

       35岁对很多教师来说是年龄的隘口,这样的年轻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家庭生活稳定,进入了相对清闲的生活状态,而此时能够振奋起来的人,将使教育人生成为一种自我实现。针对这样的状况,聂国民老师说,“有位30出头的年轻教师曾感慨地说,像他这样的年龄做教师没戏唱了,过了35岁,什么教育教学评比都将与之无缘。我理解其感慨,但我认为重要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聂国民老师不仅没有满足于35岁的生活状态,反而在其后的数十年中更加奋起勃发,积跬步而致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他正是在数十年的不断积累中不断蜕变。
       在他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中,他不断探索新知;在新高考的改革中,他用最适合学生的模式讲课;在素质教育的呼唤下,他采用“研讨式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他说:“如果不尝试着去改变,那就永远无法改变;而一个人下定决心改变,则什么时候都不嫌晚。一个人下定决心要做成一些事,则什么人都将为他让路。被动等待总会落空,只有主动追求才会成功。”聂国民老师始终追求卓越,从不止步不前,在不断的前进中挑战自我、更新自我、成就自我。

       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聂国民老师则认为,人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却总是有自律、自信、自省、自强的自由。他常常约束自己,让自己有紧迫感、约束感,以此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作为特级教师,聂老师以身作则,从每件小事做起:总是提前到岗位、总是将物品摆放整齐、总是很晚离校……他说:“纪律就像石头,把它背在身上,会痛苦无比;把它垫在脚下,会帮助人站得更高、望得更远。一个人活着总要对生命有个交代,教师如果迷迷茫茫,那么国家的前途将会非常令人担忧。”他严格要求自己,知行合一,事必躬亲,他将每件事都落实到实处,将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
       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教师有了约束感,就知道这个社会上哪些事现在还不能做,什么时候做才行;哪些事不想做,但还是要去做好;哪些事是有意义的,需要争取,哪些事是没意义的,需要拒绝。改变是痛苦的,但是经历了这种痛苦,才使得人变得无比冷静和充满力量”。聂国民老师不以成就而骄傲,只因教好学生而满足,正是这样的态度和做法,使他成为学生的好老师,青年教师的好引领者。

       “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种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世界里保持独立特行的清醒与尊严”。
       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聂国民老师始终以学生为先,以高质量教育教学为己任。他对自己负责,对学生、学校负责。在课堂上,他妙语连珠,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习得知识;在课后,他耐心解答学生每个问题,从不厌烦;在业余,他常常竞走,锻炼身体,对自身健康负责。开学典礼上,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经据典、纵论古今,用大量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他说:“我始终对自己有责任感。我坚持的观点是,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世界里保持独立特行的清醒与尊严”。聂老师用汗水灌溉祖国的未来,用责任实现自身的超越。
       面对青年教师,聂老师进一步强调了责任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一旦失去了责任感,必将于麻木中失去最基本的教育良知。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这是人获得知识和能力、不断丰富精神世界的场所。教育要培养人,要培养健全的人。每一个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思想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为了学生、学校、民族,青年教师应以年轻为资本,投资自己,发展自己,辉煌自己的教育人生”。

       聂老师不仅对自己和学生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对家国的深沉大爱更是令人动容。他的理想是培养对民族国家有贡献的年轻人,让学生始终抱有对家国的责任感,热爱祖国,渴盼中华民族之复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聂国民老师的学生遍布天南海北,但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始终不改的是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和对民族复兴的使命感。
       聂老师说:“说到国家责任感,很多人觉得又大又空,其实不然,教育事业事关民族兴衰。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本土的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仰望星空,踏地而行,聂国民老师将自身的事业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潮,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乐事。
       他将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生动而又深刻地写进事关民族兴衰的教育大业中,也正是无数像聂老师这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铸就了华夏子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锻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屈、昂扬奋进的民族脊梁。
       让我们向广大奋战在教育事业一线的人民教师致敬!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