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民族工艺 >> 文章内容

双鸭山非遗骨编技艺首次亮相哈洽会

[日期:2023-06-21]   来源:双鸭山政务  作者:双鸭山政务   阅读:231[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董来成    闫小伟):

       生动的造型,质朴的风韵,深厚的底蕴……宝山区骨编技艺非遗传承人黄道仁带着独门技艺和精美的骨编艺术品首次现身哈洽会,吸引了市领导、参展商、国内外客商和众多嘉宾参观欣赏,成为哈洽会上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这是用骨头编织的工艺品吗?很少见,很新奇!”不少客商和嘉宾围在黄老先生身边,想一探究竟,一边感叹着技术的精湛,一边享受着纯手工艺术的熏陶。
       “这是用牛骨编织的作品。编织一个简单的作品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主要是前期备料的时间较长。”黄道仁边回答大家的问题,边专注地编织起了蒲扇。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在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延续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展台前,市领导与黄道仁亲切交谈,详细了解“骨编技艺”的制作细节及传承发展情况,对宝山区多年来坚持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表示赞赏,并鼓励黄道仁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让珍贵的传统技艺有序、有效地传承下去,从而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据悉,骨编是用动物骨头编制工艺品的一种技艺,源于汉代象牙篾丝编织工艺。材料以牛骨、骆驼骨、鹿骨等为原材料,工艺的繁复程度极高,有剖磨、反复蒸煮、劈篾等共40多道工序,骨篾丝厚、宽度最细可低于0.2毫米。编制品主要以花瓶、屏风摆件、鬼工球等为主,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2022年,“骨编制作技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近年来宝山区坚持“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的工作思路,着力保护传承实践、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水平。在广泛开展普查、搜集、整理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实施非遗项目保护及名录申报工作,希望通过努力能将“骨编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