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报官网讯(董来成 闫小伟): 近年以来,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做好“家站室+亮身份”、“进社区+入网格”、“建机制+搭平台”三个加法,不断激发代表履职活力,让代表履职更加主动、更加专业、更加便捷,形成了代表履职为人民,人民有事找代表的新风尚。
“家站室+亮身份”,让群众找得到代表
坚持就近方面,贴近群众的原则,在乡镇(街道)、社区、中心村、园区、企业共建设各类代表活动场所137个,通过组织开展统一接待日、代表轮值接待、主动走访、定期回访、代表陪访等方式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人大代表。组织代表在社区、村庄、办公场所、家门口等地亮明代表身份,并附有一张二维码,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向代表提交诉求,代表会及时与群众约见交流、实地调研,最终形成代表建议由相关部门办理,拓宽了代表联络半径,延伸了代表服务群众触角,让群众随时找得到代表。
“进社区+入网格”,让代表主动服务群众
开展代表“进社区入网格双报到”活动,按照社区网格化管理布局,兼顾代表的职业属性,将全市省、市、县、镇四级763名人大代表划分到全市887个网格中,做到每名代表进社区、每个网格有代表。开展“4个一”履职活动,每周收集一次民意,每半月参与一次志愿活动,每月参与协调推进一次难题,每年开展一次政策宣讲,切实将履职尽责融入社区网格,推动解决网格实事、民生关键事。
建机制+搭平台,充分激发履职活力
出台《关于提高人大代表建议质量和办理质效的意见》,规范代表建议提出流程、交办流程、办理流程,以实效作为代表考核建议办理的唯一标准,加大督办力度,及时开展回头看活动,确保代表建议落地有声;制定《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建立代表履职量化评价体系,用小积分撬动代表履职新动能;成立专业代表小组,探索“专门委员会+专业代表小组+专家库”模式,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让代表的履职更专业,代表监督更有效,代表建议更接地气;搭建线上代表履职平台,实现群众一键反映诉求,代表一键提出建议,“全时段”收集诉求,零距离服务群众,真正搭建起代表履职的数字高速路。截至目前已收到群众诉求626条,为群众办实事232件,形成代表建议126条,均已研究办理完成(通讯员:刘世鹏 王雪)。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