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雕刻艺术 >> 文章内容

非遗传承 | 薛联银:以匠心雕琢 用诚爱传承

[日期:2023-07-27]   来源:绥德县文化馆  作者:绥德县文化馆   阅读:36960[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 卜祥爱    姜晓琳):“阳畔圪针背洼上的艾,绥德汉的石雕干起来……”6月的陕北午间,艳阳高照,68岁的绥德汉子薛联银坐在自家硷畔,背朝大山,头顶蓝天,放声高歌,腿间放着一块已画好模型的石头,双手紧握一锤一錾,雕刻方寸世界,又开始了他日常的营生。
       1956年5月,薛联银出生于绥德县薛家河镇薛家坪村,1993年12月被榆林农职评审领导小组评为“石雕刻工艺师”,2014年被认定为陕西省石雕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薛联银自幼勤奋好学、心灵手巧,那时就在画画、捏泥人、用黄土疙瘩修刻小物件、陕北民歌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天赋,15岁就开始着手石雕,雕出来的小狮子像模像样,之后师承于小河沟流域著名石匠艺人郭汉洲,属于小河沟流域石雕艺人传承谱系中第八代。薛联银年轻时主要以揽活为主,大半生从未间断雕刻,与石雕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他谋生的主要手段。
       “一个好的石雕作品,首先要注重选材,石头质地好、耐碱、细腻光滑,色泽上也有考究,根据作品需要选择不同颜色”,小河沟一带的石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小河沟出的好石匠”。地处薛家河镇小河沟流域的钱家河、朱麻硷、周家沟、薛家坪、谢家峁等村,历来都是好石匠、石雕手艺人辈出的地方,为绥德石雕技艺的坚守与传承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先构思好,然后设计,借助墨笔等工具画出模型,再用锤、錾、雕塑刀等工具进行雕刻,最后细细打磨,精益求精,前后下手轻重不同,需要掌握好分寸”,薛联银一边雕刻着,一边介绍着石雕技艺的心得与要领。
       巧夺天工雕世界,方雅工艺技一流。薛联银的石雕作品种类众多,可谓雕尽世间百态,雕刻技艺和作品造型随意、大方、粗犷、精细,有大匠风度,他深谙圆雕、浮雕、镂空、线雕等各种雕刻手法,尤其擅长石碑字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和审美价值。其小,则活灵活现,精妙绝伦;其大,则气势磅礴,浑然一体。
       “石雕手艺适合慢性子、有耐心韧劲、肯吃苦、能静下心且心无杂念之人”,从事石雕40多年,薛联银向记者讲述着石雕对人心性的考验。
       薛联银从雕刻大大小小的石狮,到参加绥德千狮大桥、绥德永乐大道、绥德文化馆、汉石画像馆、绥德五龙柱等的石雕工程的设计或雕刻;曾先后在上海浦东开发新区、甘肃平凉紫荆山、宁夏、山西、江苏、内蒙古、云南等地雕刻了许多大型石狮子、牌楼等作品,在业界获得较高的评价。
       “我的徒弟遍布榆林、内蒙等地,最小的年龄为35岁,拔尖的弟子张金龙不仅手艺好,还开办起自己的石雕厂子”。近年来,为了石雕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薛联银不仅带出徒弟10余人,而且成立了联营石业古建有限公司,多次举办绥德石雕雕刻技艺培训,帮助脱贫户获得一技之长。目前,他的工坊里有5人长期从事石头雕刻工作,短期从业人员20多人,不仅使石雕技艺得到了传承,还帮助许多低收入家庭实现了增收致富梦。

       “传承,不单单是石雕技艺,还有做人方面,只有脚踏实地的实心眼人,才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我在徒弟和工坊的从业人员中看到了石雕技艺传承的希望”,谈到传承,薛联银信心满满。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