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报官网讯( 王保利 宋 杰):
非遗介绍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省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2006年5月20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5月21日,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艺术特色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纺纱,即把棉花脱子、抽纱,把纱绕成锭。染色,黎族传统的染料有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三种。织布,用踞织腰机进行织布;腰机简单轻巧,容易操作。刺绣,黎族的传统刺绣有单面刺绣和双面刺绣两种。刺绣的技术可根据针法、绣法和面料分为三个层次,把绣法、色彩、图案三者结合为一体。刺绣工艺精湛,图案朴实自然,富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富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印染原料。在棉纺织品普及之前,野麻纺织品在黎族地区盛行。人们一般在雨季将采集的野麻外皮扒下,经过浸泡、漂洗等工艺,渍为麻匹。麻匹经染色后,用手搓成麻纱,或用纺轮捻线,然后织成布。野麻布质地坚实,多用于制作劳动时穿着的外衣和下裳。
意义
黎族棉纺织工艺,曾长期领先于华夏各民族,直到宋元时期,仍位居全国的前列。伟大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学习黎族纺染织绣工艺,并加以改进和提高,传播了黎族先进的纺织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民穿衣盖被的习惯。这是黎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最卓越的贡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是一种文化载体,更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从传承的角度看,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研究能为我国民族文化研究提供宝贵材料。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