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非遗传承 >> 文章内容

寒亭区以“活态传承” 为钥,解锁非遗文化新链条

[日期:2025-07-28]   来源:画乡寒亭  作者:画乡寒亭   阅读:0[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李小亮     闫祥波):近日,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里游人如织。哪吒西游电音夜的光影交织、灵霄宝殿蟠桃盛宴的沉浸式演绎…… 一场场融合经典与非遗的夏日盛宴,让这里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地。近日启动的2025杨家埠古村夏季灯光节,以 “哪吒闹西游” 为主题,将神话角色与非遗技艺巧妙勾连,为观众奉上了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的视听狂欢。

       以文化传承为根基,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正通过整合 “非遗传承人、文创、大专院校、新媒体、文化旅游公司” 五大资源,在深度嫁接与协同创新中,推动非遗文化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传承,从单一展示迈向产业化发展,从地域传播扩至多维辐射,用 “新活态” 为传统文化注入蓬勃新动能。
传承人入驻:让非遗有了 “会呼吸的载体”
       走进杨志斌年画艺术工作室,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志滨正专注地为木版年画上色,笔触间的传统韵味吸引着游客驻足围观。“入驻大观园,能直接和年轻人聊喜好、听想法,对创作和市场把握太关键了。” 他的话道出了传承人入驻的核心价值。
       今年初,4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正式进驻大观园,为这片园区注入了 “活” 的文化基因。园区与传承人构建起深度共生的合作模式:免费提供并装修工作室,专门开辟非遗传习中心、年画印制体验区、风筝扎制体验区,配齐工具与展架,为日常创作、技艺传授筑牢基础。
       依托热门景区的流量优势,大观园策划系列主题活动,让传承人从 “幕后” 走向 “台前”。在 “与辉同行” 山东行中,国家级非遗潍坊风筝的省级传承人郭洪利与董宇辉同台,共制风筝的过程通过直播传遍全国,既让网友读懂了潍坊风筝的巧思,更让传承人知名度飙升。
       为扩大传播半径,园区邀请潘姥姥、王小潮等百万粉丝网红走进传承人工作室,沉浸式体验年画印制、风筝扎制的全过程。镜头前,匠人指尖的传统技艺被千万网友见证,线上流量与线下体验形成共振,让非遗文化突破地域边界。
       在产销环节,双方资源深度咬合:传承人参与文创设计,郭洪利推出的 “放青松” 冰箱贴、纸鸢风铃等产品成爆款;大观园则打通景区文创店、美团直播、旅行社合作网络等渠道,让非遗文创走进寻常生活。
       更深远的是文化传承的代际接力。园区利用场地优势举办非遗研学季,入驻传承人化身讲师,为青少年播撒非遗种子。“传承人来了,文化就从静态展陈变成了动态传承,有了‘会呼吸的载体’。” 潍坊杨家埠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俊岩的话,精准点出了这一模式的核心价值。
文创加持:用巧思触达消费心弦
       步入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的游客服务中心,七八十平米的空间已完成 “华丽转身”—— 昔日仅放桌椅、雨伞的区域,如今划分出文创展示区与升级后的休息区,方寸之间尽显巧思。
       文创柜台堪称 “山东文旅精华集”:杨家埠特色的 “门神” 年画摆台、大观园门牌坊冰箱贴栩栩如生;省博 “亚丑钺” 书签、“淄博烤串” 发夹、潍坊风筝胸针等省内各地热门文创占比近 40%,多元选择精准匹配游客需求。
       “景区现有4个文创集合店,在库产品达四五百种。” 杨俊岩介绍道。其中,“通关文牒” 成年轻人新宠:正面是彩绘景区地图,反面为集章手册,游客循着地图集齐五大景点印章 —— 印章图案选自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作,“天官赐福”“关公” 等线稿环绕,中心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字样采用传统套色印刷工艺。这种 “集章打卡” 模式,让传统文化以趣味方式融入年轻生活,既添旅途仪式感,又让非遗 “活” 在当下。
       “文创研发得跟着市场走。” 杨俊岩强调,依托杨家埠两项国家级非遗的核心优势,设计团队融合年轻力量与传承人智慧,既守得住传统,又接得住新潮。目前,景区正推进与省内知名博物馆的订单合作,更计划为北京鸟巢、台儿庄古城等定制专属年画文创 —— 非遗的包容性,正成为打开市场的钥匙。
文旅智链:让活态传承扎根当下
       7月上旬,寒亭区相关部门与杨俊岩一行赴山东艺术学院考察 “年画融入现代生活” 展览。年画雕版博物馆的创新展示,让杨俊岩深受启发,归来便着手升级景区 “文润阁”。同行的杨志滨作为山艺特聘嘉宾,更从新年画创作、新材料与科技的运用中,看到了非遗创新的更多可能。
       如今,入驻的4位传承人已受聘于多所高校,还在社区、潍坊中小学开设常态化公益课堂。年轻学子走进大师工作室沉浸式学艺,孩子们在课堂上耳濡目染乡土文化,非遗传承正从 “小众坚守” 变为 “大众参与”。
       研学领域的突破同样亮眼。园区研发的印画对版工具3.0版本已投入使用,研学路线涵盖景区导览、印画体验、风筝扎制等环节,单日最大接待量约2000人,仅今年上半年研学入园人数就达3万。
       “从河南调研到山西考察村建模式,从‘山东文旅香港周’推介到高校智联,我们一直在学习中破题。” 杨俊岩坦言,AAAA级景区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探索中,让 “文旅商育” 深度融合,让活态传承真正扎根当下。
       从传承人驻场到文创破圈,从研学升温到跨界联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正以 “活态传承” 为纽带,让非遗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在当代生活中绽放新彩,为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