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民俗礼仪 >> 文章内容

过大年看双流人文风物 | 民俗礼仪 蕴含深厚传统文化智慧

[日期:2022-08-17]   来源:中华文化报  作者:中华文化报   阅读:37422[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农历正月初九的“上九会”,又称“上九日”“天日”,相传此日为玉皇大帝的生日,俗称“玉皇会”“天公生”等。在这一天,各道教宫观内均会举行隆重的斋蘸科仪,百姓人家也都会挂上百果灯,并以舞龙灯和耍狮子的方式为玉帝祝寿,从午夜零时起一直到当天凌晨四时,都能听到鞭炮声与欢闹声。 

      世居双流彭镇的清代大儒刘沅先生,专门为新春佳节题写过“蜀中新年竹枝词”二十首,其中一首就描写了“上九会”的热闹情景: 

      紫云多处拜天阊(即天宫大门),百盏明灯斗日光。 

      都道玉皇今寿诞(即玉帝圣诞),不知何处是爷娘? 
     (俗以正月初九日为玉皇诞辰,高竖树灯百盏,名为百果灯。) 

      诗中的“百盏明灯斗日光”讲的就是当时的灯会赏灯习俗。据史料记载,成都灯会自唐朝开始,已初具规模,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不断发展兴盛,名声享誉。到了清代,灯会从正月初九开始,一直到元宵节前后,沿街万盏花灯高悬,各具玲珑机巧,华彩映天,争辉星月,游人摩肩接踵,欢声沸腾震霄。著名作家李劼人在《死水微澜》中也曾描述过清末时期的成都灯节:“自正月初八起,成都各大街的牌坊灯便树立起来。初九,名曰上九,便是正月烧灯的第一宵。全城人家,并不等什么人的通知,一入夜,都要把灯笼挂出,点得通明……所以一到夜间,万灯齐明之时,游人们便涌来涌去,围着观看。”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赏灯盛况。

      △双流古文庙

      年节灯会期间,喜庆气氛热闹,游人规模宏大,各类娱乐消费不断,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商贸交流活动,据《鸡肋编》记载:“成都元夕,每夜用油五千斤,他可知费矣。”而成都市内的灯笼巷就是因制作彩灯的店铺林立而得名,“上九”民俗之热闹,由此可见一斑。 

      皇天在上——民俗老话有深意

      关于“上九日”,民间有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这其中的讲究真是意味深长。 

      “七不出”:相传正月初七这一天是女娲创世造人的日子,故称“人日”,又称“人七日”“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等。自汉代起就有人日节俗,这一天要在家团聚,不出远门,不走亲访友。另据老辈说,过去在出门前,没办好七件事不要出门,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过去出门应酬的人多是当家人,负责处理家中日用伦常之事,出门之前要妥善安排好家中的生活,一家安康和乐,才能放心出门。 

      “八不归”:相传正月初八这一天是众星君下界聚会的日子,在此日以燃灯的方式虔诚祭祀星君,便会获得星君的垂佑,故称“顺星”,也称“祭星”“接星”。这一天也是“拜太岁日”,在普天星斗下接凡尘之日顺星拜太岁,自然获福无量。太岁亦称“岁神”,又名“岁星”“顺星”,共有六十位,主管当年吉凶祸福的即为值年太岁。一个人的本命如果冲克了值年太岁,就称为“犯太岁”,古书曾讲:“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骗人躲过。”犯了太岁,流年不利,这一年诸多不顺,甚或有意外不测之灾。这一天如果不去祭拜化解,最好不要归家,免得负面能量牵累家人。因此,在这一天,除了到各道观参加“顺星”祭典祈福之外,到了晚上,各家都还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正如《燕京岁时记》中所载:“初八日,黄昏之后,以纸蘸油,燃灯一百零八盏,焚香而祀之,谓之‘顺星’。”顺星的特色是灯,一家的主妇要在客厅、寝室、灶房、案头、炕头、箱柜、锅台、台阶、门坎、路边等处,摆放一盏盏点燃的小灯,谓之“散灯花儿”,各处灯花与满天星斗相互辉映,好像将天上的星斗顺着大门迎进了家中,到处星星点点,宛若人间仙境,既有辟邪集福迎祥之意,又很好地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顺星”仪式结束后,全家即聚在一起吃元宵,寓意阖家团圆、人丁兴旺。不要惊讶,不但正月初八能吃元宵,从正月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七,都是可以吃元宵的日子,并非只有正月十五才能吃哦。这对于当今百姓而言,多了几天好口福,对于如今的商家而言,也是个利好消息。 

      另据老辈讲,过去出门之后,为人处世一定要做好八件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维是中国传统的基本道德准则,立身处世要时时以此检束身心,谨言慎行,若是违犯了当中的任何一条,上则有负祖宗教诲,下则无颜面对父老乡邻。 

      “上九办事一大堆”:在“上九日”这天,沾到玉帝圣诞的福气,办事会取得多快好省的效果,这实际上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俗信。古人敬天畏命,认为有皇天在上,为了祈愿天公赐福,人们在办事交际中,不敢冒犯天神,处处讲求和顺,不敢虚伪欺诈,互相通情达理,事情自然容易办成。这寄托了百姓祛邪避灾的美好愿望。 

      古时候的君子每天要“三省吾身”,我们在日用伦常之中,如果能每天按这样的老话为人处世,出门前处理好日用伦常之事,出门后恪守八维,诚敬宽厚待人,自然无往不利。每日之中,对内要能自躬自省,检身修德,处处改过迁善;对外要能安分勤勉,竭诚敬慎,处处温良恭俭。如此内外兼修,始终以忠恕之心,行仁义之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敬周全,诸事自然顺利,时时都是上九吉日。 

      花灯流泽——神话传说含智慧

      讲完了民俗,讲文化。中国民俗传说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智慧。 

      “上九玉皇会”为玉皇大帝的圣诞,玉皇大帝又称“玉帝”“天帝”“上帝”“玉皇”“天公”等,相传他是神中至尊,天界最高主宰,统领天地人三界所有神灵,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之事,掌摄天地万物的兴衰更替、吉凶祸福,地位无比高贵尊崇,代表至高神妙的天运。据明朝王逵所著《蠡海集》记载:“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正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正月初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中最大者,因此又称这天是“天日”,应当隆重庆祝。 

      其实,追根溯源的话,殷商甚至更早时期,人们称最高神为“帝”,或“天帝”“上帝”。东汉后期,道教产生,道士们便把天帝请了进来,故而在道教科仪书中所迎请的列圣,就有了许多天帝、上帝、大帝、圣帝、帝君等等名号。“帝”是当时古人所崇拜的神祇,据字典考查可知,“帝”的本义为“花蒂”。俗话常讲“果熟蒂落、寻根问蒂”等,都显示出花蒂为生仁结果的生机之根本。花蒂经由远古先民神化而成为“帝”,其实代表着生生之根机、化育之奥妙。由此推而知之,中国古文化中的圣贤仙佛如玉帝等,都代表着掌握天地生化之机并积善累功而得道的成就者。 

      归结上升到文化核心层面,“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小则身心康健、延年益寿,大则生长繁衍、孳育不绝。可以说,易道广大,阴阳消长,对立转化,生克循环,化育不已,我中华之易学,乃生命之绝学,包含着中华古圣贤深邃的人文智慧,深刻地揭示出了宇宙万象发展变易的内在规律,揭示的是关于生命繁衍,孳育不绝的生机奥秘。由此看来,中国传统文化重生、利生、护生,始终不离现实人生,主张的是生生不息、尽人合天的人天大道,恰如青莲一般,全都根植于浊世俗尘之中,于污浊中变化身心气质,化腐朽为神奇,转烦恼为菩提,终得亭亭出水,灼灼花开,显秀色于红尘之中,飘清香于碧波之上。 

      这些历经久远岁月流传下来的民俗老话以及动人的传说,展现着精深而厚重的历史底蕴,更彰显出浩瀚而璀璨的中华文明,因此,这些蕴含着深厚文化智慧、意味深远的老话,应该日日常讲;这些蕴藏着深厚人文底蕴、多姿多彩的民俗,应当年年举办。

      责编:王同兵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