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文化人物 >> 文章内容

人物专访|李旺珍:以讲促学,以学促做

[日期:2023-06-06]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  作者:湖北科技学院   阅读:0[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李小亮    郝春明):近日,市文明办决定授予12人2023年第一期“咸宁好人”荣誉称号,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旺珍光荣上榜。

保持初心
将百姓故事带进思政课堂
       在通城县内冲瑶族村的二十大特色宣讲担任市委宣讲团成员后,积极参与到“回乡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李旺珍副教授认为理论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作为市委宣讲团成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些年来,理论宣讲让我强信念、广见闻、知不足、得历练,在宣讲中感悟思想伟力,在感悟思想伟力中不断提升自己。”并向我们分享投身志愿宣讲服务的初心,她说“我来自农村,我的家乡在药姑山脚下,发展相对滞后,我一直想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理论宣讲是服务家乡的一个渠道。另外能了解更多基层的人和事,可以听到基层老百姓的声音,还能让百姓故事走进思政课堂,赋予思政课堂鲜活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教学滋养。”宣讲活动有苦也有乐,谈到宣讲活动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时,李旺珍副教授告诉我们“记得2021年暑假,7月19日到青山镇调研,晚上七点接到镇政府工作安排,第二天要宣讲三场“七一”讲话精神,白天两场在镇政府跟乡镇干部、村干部、企业家讲,晚上到村湾跟百姓讲。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大会开了不到二十天,而这期间我们大家都在忙于考试改卷,还没有来得及认真领会其精神。我们团队成员五位同志一致推我去讲,为我出谋划策,为我提供最好的环境,陪我熬夜到凌晨两点多钟完善课件和讲稿。感恩他们信任我,把机会给我,为我创造条件,让我心无旁骛。庆幸的是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我早有准备,下载并学习了很多相关资料,宣讲效果非常好。”

不驰空想,不骛虚声
       2022年12月15日晚在央视新闻联播“各地结合实际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李旺珍副教授在通山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案例登上央视。“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后,非常荣幸获得‘咸宁好人’的光荣称号,这份荣誉既是对我个人的鼓励,也是对我校基层宣讲工作的认可。这是一份荣誉,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使命,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方有作为,我将继续弘扬敬业奉献精神,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继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一份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新答卷。”在采访过程中,李旺珍副教授谈到“我是一名党员,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我有责任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把党的最新理论传入寻常老百姓家,让党的最新理论迅速在老百姓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李旺珍副教授为了将回乡宣讲志愿服务做得更好,她始终高标准、严要求,用心用情用功用力提高宣讲水平,保质保量完成宣讲任务。认真向同行学习、向专家请教,课件反复打磨,经常熟悉稿子到深夜。成功不会一蹴而就,贵在坚持。李教授表示,“未来我将继续以‘宣讲永远在路上’的状态,始终保持学习劲头不减,坚持常学常思、常思常新、常新常行。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力求把党的理论讲准讲深讲透讲活,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面实践结合,共建新型课堂
       李旺珍副教授坚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30年,是学生心中的知心人、引路人、摆渡人,她致力于思想政治课堂的实践工作,协助与马院一起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现实命题,李教授说“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从事思政课教学以来,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321 实践教学模式(注释:课堂上的实践教学 3 种形式——新闻播报、看纪录片、主题讨论; 课后校园内的实践教学 2 种形式——演讲、征文比赛; 校外社会实践教学 1 种形式——社会调查)。并受到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思政课实施的课堂教学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各有不同的实施要求和操作方法,要将三者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有效机制。课堂教学实践是育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实践相对于校内教学实践和校外教学实践来说,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教学实践,是实施校内教学实践和实施校外教学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校内教学实践重在理论学习 的拓展和深化。校外教学实践重在了解国情、民情和实施社会服务。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培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让大学生参与宣讲,助力校外思政课堂的开展,李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以讲促学,以学促做。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