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400-136-5526;邮箱:1126671847@qq.com
手机版
综合新闻
乡村振兴
视频窗口
爱心企业
公益教育
视频专访
传统文化
民族工艺
非遗传承
书画艺术
陶瓷艺术
雕刻艺术
企业专访
艺术品鉴
社区公益
文化人物
民俗礼仪
公益小记者
公益环保
道教文化
佛教文化
公益专访
公益活动
中华文学
网站首页
>>
雕刻艺术
>> 文章内容
法治非遗 | 镌法桃源 泗水云雕
[日期:2024-09-04] 来源:法治泗阳 作者:法治泗阳 阅读:
0
次
[字体:
大
中
小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奚梦瑶 吴晓燕):
云渡桃雕,源远流长,自明清时期起,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民间的手艺人以刻刀为笔,于桃核之上,精雕细琢,雕刻出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华彩。它以辟邪延年的吉祥含义,受到世人的敬仰。康熙帝都曾赞叹:渡上人家尽锉刀,神奇化朽作桃雕。图形态势皆成趣,自古平民出绝招。
木铎传法,寓教于艺,当非遗遇到法治,才孕育了繁荣发展的肥沃土壤;而具有法治信仰的桃雕,守正创新,润物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示了法治保障下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传递着“法中有情,情依法正”的深远意蕴。
过去,法治护航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如今,非遗助力法治的传播与弘扬。未来,发生在泗水桃源的法治故事会继续通过非遗作品被不断演绎,法治精神也将与非遗一道,在源远流长的运河中得以时代传承。
非遗与法治,如同根与花,讲述了桃雕与法治共融共生的故事,共同见证着泗阳的文化繁荣,镌刻着中华民族不可复制的璀璨瞬间。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
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非遗文化】省级非遗文化——湄潭傩面具雕刻技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法治非遗 | 镌法桃源 泗水云雕
【非遗文化】省级非遗文化——
每周非遗|徐氏雕刻
皮影雕刻技艺百年传承 让更多人
云赏非遗丨荣成沿海传统根雕技
【“冠”助就业】冠县2
“肥城桃木雕刻技艺助力乡村振
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
“根雕匠人”罗祥生:变废为宝
2024年芮城县文化馆“守护文化
赞助商链接
热门阅读
王向明:支持惠安县创办雕刻艺
他们在这里体验方寸树叶上雕刻
雕刻亚运吉祥物!60年匠心独运
“文艺两新”艺术家寿山石雕刻
【匠心雕刻 冰雪生金】鸡冠区举
刀耕笔耘,雕琢未来——吴良永
成都召开城市雕塑与环境艺术专
学习葫芦刻,争当传承人——海
工院新闻|“才聚鸢都,技能兴潍
“广西雕刻艺术之乡”专家组到
赞助商链接
首页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