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报官网讯(于翠凤 王晓倩):11月22日,在山东省枣庄市永安镇遗棠小学,杨季刚如往常一样,划着轮椅进入教室,来到他专属的小黑板前,为四年级学生上美术课。
今年49岁的杨季刚已从教29年。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他因意外摔成重伤。经历了3次大手术,ICU病房中昏迷了近一个月的他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头部和后背植入两块钛合金钢板,由于脊髓永久性损伤,胸部以下丧失知觉,不得不坐上轮椅。

康复中的杨季刚,从能够在床上坐起,到学会自己穿衣吃饭,练习了整整半年时间。由于脊髓受损,杨季刚的右手常常发颤,他不得不练习用左手写字,如今,他已能用左手握笔为学生批改作业、进行板书。出院前,杨季刚能一口气做153个俯卧撑,成为了医生口中的康复模范。
“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同,也不想受大家特殊的照顾,只想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英语、美术、音乐、数学、道法、科学,除了板书较多的语文和需要运动的体育外,杨季刚与遗棠小学的其他教师一样,身兼数职,把自己打造成乡村教育的“六边形战士”。

“本来想给杨老师安排轻松一些的课程,可他坚持不要特殊照顾。”遗棠小学校长陈青说,杨季刚同其他教师一样参与学校节假日值班,除教学工作之外,他还是学校的办公室主任。
2020年5月,由于长期久坐,杨季刚的臀部发生了溃烂。“当时我正执教六年级,临近期末,真是不想耽误孩子们的学习。”杨季刚坚持到放暑假才去就医,伤口已经溃烂到骨头。1个月做了3次手术,前后缝合100多针。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之下,杨季刚卧床休息了一个多月,秋季一开学,就又回到学校继续工作。
尽管康复状况很好,但病痛仍会在日常教学中为杨季刚带来许多不便,他要每天4次在固定的时间用导管导尿,为了不影响教学,他严格按照医嘱规律饮食,尽量减少饮水量,讲完课口渴难忍,就抿一小口水润润嘴。
“孩子们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我这样的乡村教师必须担负起更大的教育责任。”作为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对杨季刚来说,遗棠小学的76名学生,就如同年少时求学的自己。“如果说我是一名战士,那同事们都是我的战友,遗棠小学就是我们的阵地。”为了在更多农村孩子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他决心在讲台上战斗下去。

杨季刚对记者说,在他看来,教育就是为别人撑起一把伞,日后,自会有更多人为他人撑伞挡雨。 “我时常觉得,我并非为教育奉献了自己,而是教育支撑着我走到了现在。”轮椅上的杨季刚微微笑着,继续用左手批改学生们的作业。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