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华文化报官方网站;全国征稿免费热线:17515216976;邮箱:1126671847@qq.com
网站首页 >> 民族工艺 >> 文章内容

平度非遗 • 传统美术丨平度铜塑制作技艺

[日期:2025-10-16]   来源:平度市政协  作者:平度市政协   阅读:0[字体: ]

       中华文化报官网讯(李小亮  马芳秀):2020年,“平度铜塑制作技艺”被平度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平度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事铜塑(雕)的人,古时候称铜匠。铜匠的涉猎比较广泛,小到生活器皿,大到巨型雕塑,再到工艺品,如花瓶、看瓶等,可以说无不可塑。此项工艺全凭手工锻造,现在人们称这项工艺叫做钣金精锻,也就是现在汽车钣金的鼻祖。
       李园办事处于家庄村的曹瑞海,自小跟随其姥爷马兆国(店子镇马家村,已故)学习,至今依然从事铜塑这门技艺。马兆国祖父马永堂(已故)为马家铜塑始祖,其父马庆泽(已故)也从业于家传。马兆国二弟马召章(已故)、三弟马召珂(已故),在民国时期业绩达到鼎盛,多做些铜工艺品。战乱多年,铜塑又在曹瑞海的手上得到发挥。其大型作品有田横岛上的马上将军(1991年制作),青岛四方雕塑公园的铜雕群,平度的铜牛(1995年)等。
       做铜塑的所有工具,如錾子、凿子、锤、拐砧、弯砧、平砧、球顶砧等,都是工匠们根据所需,自己上炉、锤研、锻打、磨研出来的。
       铜塑,根据要求,需先用胶泥做出一个或几个小样,送订货方审稿,审核合格后,再根据甲方要求尺寸按比例放大,翻成石膏模,此模型就是作品的来源。
       做雕塑没有固定胎具,都是根据每一部位自己制造胎模。比如眼部,一个眼球用什么样的胎具,一个牛角做什么样的胎具,都要自己设计。工匠用纸在石膏模上描下样来,翻到铜板上採下来,经过正反两面无数次的锤锻,对照石膏模,直到切合的合适了,就将此铜板的边缘记画在模上,再取一块纸,画上下一块要做的铜板,就这样由无数块展出,被加工好的铜板要做上记号,组装按照记号顺序拼接,随着组装面积不断加大,也须不断的往石膏模上切合,模因为是石膏,切合好了就在板上留下记号,没切合上的就没记号,所以就要不断调整板弧型、弯曲,一直组装到一件雕塑的两个大片,两大片合拢则作品成型,再过清焊口,打磨抛光,一件作品方才完成。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文化报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