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报官网讯(孙海龙 刘莎莎):蒙阴食雕,这一植根于沂蒙大地的传统技艺,以刀为笔、以食材为卷,在百年传承中雕琢出饮食与艺术的完美交融。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它不仅是鲁菜文化的生动注脚,更是沂蒙精神在舌尖上的诗意表达。

王本军制作的展示沂蒙美景和地标建筑的16米卷轴。
食雕是始于春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历经数千年岁月洗礼,始终与华夏文明紧密相依。蒙阴县岱崮镇的王氏家族用百年坚守与创新,让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全新光彩。


为了进一步提升技艺,2003年,王本军前往临沂学习深造。2013年,他毕业于临沂市技师学院烹饪专业高级部,师从包丕满教授,系统学习食品雕刻、泡沫雕刻、水果雕刻等技艺,并不断研究创新工艺和方法,独创“王氏八刀法”,融合木刻的刚劲、金石的镂空、剪纸的灵动,这是传统技艺与美学的双重突破,将传统食雕推向新高度。2023年,蒙阴食雕入选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这一百年技艺正式获得官方认证与保护。2016年毕业后,王本军选择留校任教,将自己所学的食雕技艺传授给更多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精湛的雕刻技巧,更感受到了传统食雕技艺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通过教学,王本军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并爱上了这门古老技艺,为食雕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本军制作复刻三星堆文物食雕作品。
在当代社会,食雕技艺的功能和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它不再仅仅是餐桌上的视觉盛宴,更是沂蒙文化的活态传承,成为了红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与鲁菜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王氏食雕作品巧妙地将传统的花鸟龙凤、山水人物等图案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同时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创作出了许多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舌尖上的沂蒙精神这些作品不仅装点了人们的餐桌,提升了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还在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中展示,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蒙阴食雕,从千年历史中走来,在时代发展中创新。这朵绽放在刀尖上的艺术之花,正以百年技艺为根、以创新发展为叶,在传承与突破中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饮食美学新篇章。当食雕遇见元宇宙,当传统邂逅科技,沂蒙大地的匠人精神,终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生不息。
责编:张 琳 审核:崔新德